欧美999_91精品国产777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高清一区_91 在线免费观看_久久网站热最新地址4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

  • 省政府新聞辦批文·浙新辦[2008]17號

  • 龍灣區唯一具有新聞發布資質網站

  • 溫州市第一批文明網站

  • 溫州市網絡文化協會理事單位

  • 市級青年文明號參賽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龍灣新聞網  ->  新聞中心  ->  美麗龍灣 -> 正文

【高清】“尋美龍灣”第四集《龍灣·永昌堡》

2014年09月15日 16:44:44來源:龍灣新聞網

  龍灣新聞網9月15日訊連日來,龍灣區新聞中心《尋美龍灣》攝制組,走進龍灣永昌堡、國安寺、萬達廣場、黃石山公園、蓮情谷等地,全方位多視角拍攝龍灣各地風光美景、人文風情、綠色經濟、特色產業、傳統工藝,助力“美麗龍灣”宣傳。今天播出系列專題片第四集《龍灣·永昌堡》。

  永昌堡位于溫州市龍灣區永中街道,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俗稱新城。在浙江省現存的兩處抗倭城堡中,永昌堡是唯一一處由民間自發興建的私家抗倭城堡。明代浙南一帶倭患尤為慘烈。明嘉靖三十七年四月,英橋人王沛在瑞安縣梅頭抗倭戰斗中犧牲(追認太仆寺丞,敕建“褒忠祠”于今溫州市區鐵井欄口)。同月,王德為解郡圍,兵赴龍灣金岙,遇倭寇阻擊,力戰而犧牲(后追認太仆少卿,敕建“忠祠”于今溫州市區康樂坊)。族人王叔杲、王叔果兄弟為防御倭寇保家安民,即倡議捐金,率眾筑堡,作長期積極的防御。城堡呈長方形,南北長738米,東西闊445米,周長2366米,城墻高8米,基闊4米,頂寬3.8米。用石塊斜壘,中夯土。城外環護城河,城內鑿有二渠,居民分住渠之兩岸,井然可觀。城墻已部分殘缺,1982年修復。

  據明侯一元《永昌堡記》:“……按方立門,水陸門各四,樓櫓,周廬、橋道、靡不敕治、井、繩、屹為一方巨鎮,咸謂縣治無以過也”。永昌堡有敵臺十二座,城垛六百余,負山面海,水陸暢達,堡內原有農田150多畝,危急時可生產自救,不怕久困,足使軍民兩安,可見當時經劃之要善,謀深而慮遠也。永昌堡從動工到完工,僅費11個月,銀7千兩,其工作難度、質量,速度是可以想象的,當時的筑堡計劃深得廣大民眾的支持和擁護。是堡筑成后,也的確使倭寇不敢輕易深入,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永昌堡座落在甌江三角洲的沖積平原上,鹽堿土遇雨一片泥漿,遇旱則堅硬如鐵,建筑性能較差,尤不宜采用板筑,夯土等方法。施工是先深挖溝,填以巨石,再鋪以橫直條石,再以塊石斜壘筑墻體,邊筑邊充填片石,再以黃沙灌填,再用大量的水將黃沙沖至每個石隙,如此周而復始,直到城頭,才用粘土、瓦礫、黃沙拌和封頂夯實。這樣的方法,實屬罕見,他們利用大羅山的花崗巖和迎川樓沙河里的黃沙資源,就地取材,既提高了工程質量又降低了工本。故此城歷500年風雨而雄姿猶存。

  城墻上有空心敵臺十二座,突出城墻3米多,空心敵臺分二層,上層設了望孔,了望室、雉堞,可了望、射擊,可貯存薪柴,遇有敵情,日間焚煙,夜間舉火,作為聯絡,相互救援;下層空心處能容納數十人,設有了望孔,炮窗,可以休息,日夜觀察敵情或出奇不意地擊殺敵人。造型亦威武雄壯。

  永昌堡的迎川、鎮山、通市、環海四座城樓都用青磚建造。特別是環海樓,面向東海,首當其沖而筑有甕城,設有夾墻、暗道、了望孔、炮窗、城門上筑有城樓。當年曾在環海樓甕城與倭寇苦戰,第一道城門下部猶存倭寇攻城時火燒城門、石階斷裂的痕跡。

  永昌堡雄偉壯觀,漫步永昌堡,四百多年前方方正正的布局清晰,環海,迎川,鎮山,通市四座陸門雄風依舊,沉淀著歷史的氣息。城墻上登高遠眺,微風吹拂,別有一番風味。古樸厚重的城墻之內,有靜靜的河流點綴、柔美如虹的石橋鑲嵌,兩岸垂柳婆娑悠然間派生出了江南水鄉的韻味。

  現今,這里重點受到保護的項目有:城墻、城樓與城河、上下河,王氏宗祠,世大夫祠、都堂第門臺,狀元第門臺,布政使祠,青石門臺,花園古井,明代石橋等。

[編輯: 王興] 
下載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