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河道四年見效 水清岸綠“凈”在龍灣
龍灣新聞網訊(記者 余平)黃石山后河里游泳、河泥蕩公園河邊拍照……如今,市民走在龍灣的各條河道邊,都可以看到一派水清岸綠、波光粼粼的優美景致,看到清水環繞的水鄉美景。而這份美好的背后,是龍灣對“水清岸綠”的不懈追求,是河道保潔工作持之以恒的保駕護航,才勾勒出如今“水清、岸綠、景美”的山水畫卷。
龍灣現有225條河道,長度276公里,面積601萬平方米。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水域污染,河水由清到濁再至黑臭,以及基礎差、水域廣、污染源頭雜、季節性突發問題多等等,一天天惡化的環境、一串串沉重的數據,令龍灣河道保潔工作“焦頭爛額”。
近4年來,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不斷加大河道保潔的力度,牽頭各街道在區財政的支持下加大了河道保潔經費投入,實現全區河道保潔全覆蓋。目前,河道保潔人員129人,保潔船只85只,225條河均實現市場化保潔,近4年共投入河道保潔經費2163萬。其中,河道保潔機具設備也大幅增加,特別是保潔船只機動化率,由2014年機動化率不足10%提升至2017年的73%,顯著提升了保潔效率與頻率。

“硬件”配備到位的同時,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還積極響應“五水共治”號召,出臺了一系列“硬規定”。根據《龍灣區河道保潔考核辦法》制定系統保潔方案并落實各街道對河道保潔建立長效保潔機制,通過“一月一考核”的形式加大河道保潔問題的整改。同時,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協同各街道奮戰于“五水共治”河道保潔一線,抓問題河道掛牌督查整改、河道垃圾日產日清、監管周巡月考,開展一月一督查,加強河道保潔日常督查工作。同時,落實各街道“一河一策”河道保潔,定員定崗,落實8小時河道保潔制度,強化河道保潔長效管理機制。

河道整治成效(前后對比)
此外,根據多年督考發現河道保潔問題多出于邊坡,亂點多、易反復,結合今年剿滅劣五類水工作,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河道中隊于今年5月份開始牽頭,要求各街道上報河道保潔整治方案,重點對河岸、邊坡進行整治,消除河道垃圾死角。同時組織各街道對沿河兩岸垃圾堆放情況開展全面排摸,截至8月底,各街道已完成統計和整治工作,共計清理沿河兩岸垃圾1.5萬余處,約140余噸。
同時,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河道中隊每月會同區環保局、區水利局等部門對永中和嶼田站位周邊河道開展剿滅劣五類水聯合巡查工作,對河道保潔、沿河排污口排放情況等進行巡查,督促落實整改,截至8月底共開展聯合巡查16次,發現并完成整改問題130余處。不讓河道保潔拖剿滅劣五類水攻堅戰后腿的同時,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河道中隊還配合水利局河道清淤、塘河管委會生態修復、截污納管,環保局水質監測,農林局拆除沿河畜禽養殖場等各部門工作,齊肩并進,進一步鞏固、優化河道水環境。

“芳郊驚蟄后,洞壤蛹能掀。綠水平春岸,紅葩發曉園”。這是著名的《早春塘河》描繪龍灣的景象,這是老一輩龍灣人記憶中的龍灣,這也將是4年“五水共治”河道保潔工作成效慢慢顯現的龍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