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灣:“十大整治”行動 讓未來城區綻放新姿
■ 記者 沈徐宓 通訊員 陳建平
今年是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起始之年,也是龍灣區全面打響“新中心·大未來”城區品牌、探索建立“全域美麗”長效機制的攻堅之年。為深培厚植城市文明基因,今年4月到12月,龍灣區以市政基礎設施、農村環境、市場環境、餐飲環境、學校及周邊環境、建筑工地環境、交通環境、住宅小區環境、背街小巷環境、公共場所環境等整治為突破口,開展了文明城市創建“十大整治”專項行動,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公共規范、公共秩序、公共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建設高品質、精細化、智慧型全域美麗的“未來城區”。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龍灣區各級各部門對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標準,在抓精細、抓長效、抓品質上持續發力,使城市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市容市貌煥然一新,文明節儉蔚成風氣,市民對文明城市創建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率逐漸攀升。
道路修護。
統籌謀劃 壓實責任
各牽頭部門認真履責
區文明中心、區教育局、區住建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商務局、區文廣旅體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市交管局三大隊9家牽頭單位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圍繞抓好統籌、定實方案、把握標準、有序推進、督促落實這5項職責任務,實行清單式、項目化管理,推動專項整治工作扎實開展。
推動落實同步整改。區文明中心充分發揮綜合協調、監督抓總作用,建立工作例會、信息通報、工作督查、約談問責、輿論宣傳、聯系共建等六項制度,明確工作措施、任務分工、時間進度,定期集中分析研判,謀劃部署工作。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開展小區、村居、田園、市場等文明示范點評選活動,以點帶面,推動工作。以日常督查、專項督查、聯合督查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高密度、多輪次的督查,形成動態管理的創建工作機制。
分層指揮分組推進。《龍灣區“未來城區·全域美麗”十大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和10個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印發以來,各牽頭單位切實當好“施工隊長”,結合職能職責細化“施工方案”,按照預期成果指標倒排工期、狠抓落實,確保在11月底之前取得可檢驗、可評判、可感知的整治成效。
明晰責任工作量化。各牽頭單位搞好頂層設計,將“十大整治”各項工作任務分解、細化到街道、村社、學校、市場、工地、網格等創建和考評細則中,將所有點位所涉及的區域和公益宣傳、環境秩序、志愿服務等各項指標,精準到點、到人。充分發揮表率作用,從領導班子做起,以上率下,構建逐層遞進、縱深推進的工作體系,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任務分解、責任到人的責任體系,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補齊硬件 市容市貌顯著提升
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行動組緊密結合全域環境整治、人行道凈化行動等工作,將市政設施維修維護、亮化工程巡查整治作為主要任務,全面啟動市政設施、公園廣場、市容環境衛生排查整治,集中力量補短板、治硬傷、掃盲區。目前,共組織主次干道維修路面12000平方米,維修零星人行道(盲道)2000平方米,更換損壞井蓋105個,修復燈桿14桿,同時更換路照明燈699盞;對公廁設施、公園戶外配套等進行了全面排查修繕,公園廣場日常養護及保潔全部執行一級養護標準。
雙管齊下 餐飲環境優化提升
著力抓好文明餐飲覆蓋宣傳。以商業街區、大型商場、賓館飯店等人員密集場所為重點區域,通過印發宣傳資料、LED顯示屏滾動播出標語、制作擺放“文明餐桌”“節儉養德”“光盤行動”“公勺公筷”等就餐提示牌,張貼和懸掛以文明經營為主題的宣傳畫、公益廣告、宣傳標語,引導廣大市民營造文明就餐、節約用餐的良好風尚。用力抓好餐飲環境執法監管。餐飲環境整治專項組重點圍繞店內環境臟亂、證照不齊等問題進行了地毯式排查,對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市場舉辦方和餐飲單位堅決予以立案查處,目前查處食品相關領域案件63件,嚴肅要求各餐飲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形成“打擊一個影響一片”的整治態勢。組織開展餐飲文明聯合督查,加大對餐飲從業者的督導檢查和監管力度,不斷優化餐飲服務,美化餐飲環境,積極推進“文明餐桌”常態化建設。
區領導督查餐飲文明落實情況。
兩最三比 展現農村人居環境山清水秀
農村環境整治專項組以農村生活垃圾、環境綜合整治、清潔長效措施、日常管理為主要指標,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各街道開展首次農村人居環境“兩最三比”現場考核。以“三清三整三提升”標準,以現場考核賦分的方式,最終狀元街道西臺村獲評第一批農村人居環境“最干凈村”,海濱街道城東村被評為第一批農村人居環境“最臟村”。出臺《龍灣區田園常態化管理及保潔實施方案》,以雷霆之勢推進美麗田園環境整治攻堅,形成常態化管理及保潔機制;常態化開展“清潔(最臟)田園”評選,“lw39羅西三郎橋田塊”“lw01永興糧食功能區西田塊”獲評第一批“清潔田園”;“lw19曹龍路永中街道田塊”“lw03五溪村田塊”“lw11沙北村田塊”被評為“最臟田園”。
標本兼治 凈化校園周邊環境
學校及周邊環境整治專項組以學校周邊環境整治為抓手,以文明校園創建為載體,突出整治校園周邊治安秩序、經營秩序、文化秩序、交通秩序及校園內部秩序,切實把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工作的各項措施做實、做細、做好。強化部門、街道和學校三方的責任,對學校周邊環境存在臨時攤點占道經營、商戶出店經營、亂堆亂放等違規行為進行集中整治清理,確保學校周邊秩序穩定,為文明校園撐起“安全屏障”。加強教育系統內部自查自糾,對全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專班人員檢查、校際交叉檢查,將校園周邊及安全隱患通報給責任學校,形成文明校園建設閉環管理。
聚焦頑疾 加大市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
長期以來,流動攤點和“店外店”違規占道經營,給城市交通、環境衛生等帶來了很大影響,成為久治不愈的城市“頑疾”。對此,市場環境整治專項組對農貿(專業)市場、商場超市及周邊環境全面加強排查整治,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提升基礎設施,加強交通秩序管理,打造舒心、整潔、有序的市場環境。尤其是對吾悅、萬達廣場及周邊開展“地毯式”排查,對存在問題的企業商戶加強宣傳指導,督促企業及時整改到位;對交辦事項及發現的問題,采取“回頭看”措施,嚴防反彈。截至目前,共立案查處占道經營 61起,流動攤販70起,小廣告亂張貼32起(上報停機42個),拆除廣告24處。
夜以繼日 常態化整治工地環境
為切實做好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工作,建筑工地環境整治專項組多次組織召開建設施工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對全區建筑工地的整治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對工地施工規范管理、圍擋工作標準、建筑垃圾材料堆放等工作作進一步的部署,有效推動整治工作任務迅速開展落實。加強日常督查,狠抓建設工地項目全過程監管,目前已檢查工地86個,發現問題105個,均已限期整改到位。加強夜間巡查,對全區處于打樁和挖土階段的31個工地,以視頻和現場聯動方式進行“凈車”檢查,共抽查渣土外運車65輛,泥漿外運車1輛。圍繞管理措施、場地要求、作業規范、運輸要求等4個方面25項要求,聯合行政執法、生態環境等部門對站位重點管控區域建筑項目進行執法檢查,并落實常態化管理。
合力攻堅 點滴積累
“十大整治”成效顯現
重拳出擊 道路交通環境明顯提升
交通環境整治專項組以監控預制位、隔離護欄、“三標”、交通信號燈等交管設施為重點,持續開展轄區道路設施大排查、大整治。在主要交通路口,通過設立非機動車專用道、安裝遠程控制高音喇叭、加強宣傳標志牌設置等措施,有效擴大了路口行人的遵章知曉率。目前已在路口施劃完成2處路口非機動車專用道,裝設6部遠程控制高音喇叭,20余塊宣傳提示牌。牢固樹立秩序是管出來的理念,堅持出重拳、嚴整治,轄區道路交通秩序明顯好轉。今年以來,累計查處各類交通違法203304起,其中查處違法停車63290起,闖紅燈7097起,違法變道44341起等,闖紅燈、過斑馬線低頭看手機等行人違法行為1134起;以“電動車、摩托車”為整治重點,常態化嚴管嚴查“兩小車”違法行為28244起,其中查處未佩戴安全頭盔18455起、未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2333起、逆行行駛3682起、違法載人2631起。主要交通路口非機動車守法率達到91.6%,騎乘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率達96%,機動車禮讓斑馬線率達90%。
小區治理 扮靚文明家園
居民小區是城市的基本單元,既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場所,也是文明城市、美麗城市的重要一環,“小家”文明了,“大家”的文明才能實現。區文明中心啟動首輪“最美”“最差”小區評選。對轄區內188個封閉式小區進行全域實地考評,并結合街道推薦名單,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市民監督員進行綜合評審,首輪評選出10個“最美小區”,10個“最差小區”,以“最美”打造高水平文明城市亮點,以“最差”通報倒逼環境臟亂差整治,從而推動全區住宅小區文明創建工作。多部門開展綜合整治行動,針對停車無序、毀綠種菜、消防通道堆放雜物等問題,住宅小區環境專項組先后28次分組下住宅小區督查,檢查了46個小區,發現問題61處并督促整改了61處,在加強小區自治管理、完善小區基礎設施、加強小區物業管理等方面進行重點整治,徹底提升住宅小區的環境,滿足居民群眾的基本要求。
提質改造 背街小巷風貌煥然一新
城市風貌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則是城市的“里子”。針對“房前屋后臟亂、小廣告亂貼、車輛違停、公共設施損壞”等問題,各街道把學習黨史教育和解決老百姓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加大對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力度。蒲州街道開展公共設施修補、交通微循環建設、空中管線等綜合整治,全面排查區域內96條主要道路,完成綠化補植6000余平方,拆除違章建筑1200平方米,清理衛生死角120處、垃圾200噸,處置小廣告800余處,處理各類群眾反映問題1223件。瑤溪街道以“四村三社”為督查重點,規范設置公廁導示標志,增加無障礙設施10余處;修補或增加公益廣告350余處,粉刷擦洗亂寫亂畫、清理非法小廣告等500多處。各街道動員“雙組雙促”聯系部門、村社干部、群眾開展義務大清掃活動,為小巷“深度美顏”,整治出宜居靚麗的居住環境,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務氛圍。
管理規范 公共場所服務全面提升
公共場所環境整治工作組按照言行舉止美、辦事效率高、服務環境好、行業風氣正、投訴處理快、創建氛圍濃的要求,加強公益宣傳、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公共秩序、文明行為、志愿服務等內容專項整治,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促進了公共文化場所、窗口行業的服務環境進一步改善、服務秩序進一步規范、服務質量進一步優化,從業人員素質和行業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目前,全區開展日常巡查9次,檢查實體書店、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A級景區、公園廣場、醫療機構及網吧等單位103家,發現問題61處,已整改到位43處。創優美環境、創優良秩序、創優質服務,已融入文明城市創建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