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 | 打造“未來教育”矩陣 構筑“學在龍灣”體系 為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創新賦能
■ 溫州日報記者 李尖
當優質教育資源與區域高質量發展需求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龍灣給出了答案!
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國家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當前,龍灣正緊緊圍繞溫州加快建設“五城五高地”的戰略部署,全力打造“一區五城”,努力成為“重要窗口”的最美風景。
緊跟區域高速發展的步伐,龍灣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地位,強投入、抓改革、優品牌、促均衡。以“校地教育戰略合作”為特色抓手,踐行“一片區一高校”發展路徑,完善平臺、探索模式,打造出“校地教育戰略合作”龍灣樣板,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為建設教育高地、打響“學在溫州”品牌貢獻龍灣力量。
把穩“方向盤”
教育資源擴量提質
新投用區二小教育集團龍江校區等12所學校,新開工建設蒲州西二小等2所學校,續建溫州育英學校集團校蒲州校區等7個項目……走進龍灣,一座座現代化學校映入眼簾。
龍灣教育發展大步邁進的背后,是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畫下的藍圖。2016年龍灣區委區政府提出“學在龍灣”發展戰略,相繼實施《溫州市區東部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龍灣區品質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教育資源布局,近幾年來建成投用學校20所,新增校舍面積超26萬平方米。
2021年,龍灣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出臺《溫州東部“未來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編制《溫州東部未來教育“十四五”規劃》。高標準、高起點、軟硬件設施一流的新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滿足周邊適齡兒童就近入學需求,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搭好“平衡木”
優質均衡不斷鞏固
為了滿足讓孩子們“上好學”的需要,一場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的接力賽方興日盛,龍灣教育差距在同步發展中日益縮小。
7月13日,浙江師范大學與龍灣區政府合作共建浙江師范大學附屬溫州龍灣教育集團簽約儀式隆重舉行。三年內將交付投用浙師大附屬溫州龍灣南洋實驗中學、浙師大附屬溫州龍灣南洋實驗小學。這是龍灣深化集團化辦學戰略的一個縮影,按照“以強帶弱、互補提升”的原則,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影響、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迅速帶動龍灣教育駛入“快車道”,全區學校集團化比例達91.1%。
除此之外,合作共建國科溫州學校、溫州外國語學校狀元分校等項目的落地,以點帶面,搭好區域教育與資源的“平衡木”,打造校地教育戰略合作“龍灣樣板”,促進龍灣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保持高位發展。
激活“一池水”
師資隊伍煥發活力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嚴把教師“入口關”是重要一環。龍灣積極推出教育人才引進新政,探索彈性用編機制,實行“人才清單”式管理,構建“331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五年來累計引育名優教師604人。師資規模、結構、質量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探索教師“區管校聘”改革、校長職級制改革,連續開展“教師大練兵”活動,設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推出“尊師重教”系列舉措。近幾年,龍灣區一大批能力水平突出、工作業績好的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2021年,全區共有省特級教師4人、正高級4人、“市三名”14人、省教壇新秀5人、“市三壇”123人、市骨干176人、市名師工作室12個。
頻出“大手筆”
服務品質全面提升
龍灣主動創新教育服務方式,緊盯中小學、幼兒園軟硬件,用“真金白銀”換來龍灣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綠水青山”。將學校的門戶網站、數字化平臺、校園智能網絡廣播系統和校訊通管理平臺等各類應用進行整合優化,消除校園內外、線上線下、管理教學、家校溝通等方面的信息隔閡……在國科溫州實驗小學,信息技術為校園的智慧化服務和精細化管理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此外,龍灣區改革升級安全管理,推進“五化”建設,開啟智慧安保新模式。深化省千萬學生飲食放心工程新三年行動,公辦學校陽光廚房建成率、加熱保溫水、直飲水系統建成率、管理監督機制建成率均達100%,全區4A等級以上平安校園創成率達92%。深入落實民生實事,實施“明眸皓齒”工程,可升降課桌椅覆蓋率達95%,教室照明系統全面改造提升,實施“溫馨教室”工程,全區中學教室實現空調全覆蓋。
潮起龍灣。在“學在龍灣”發展戰略引領下,龍灣相繼獲得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區、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全省首批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省首批教育強區等10余項省級以上榮譽,龍灣教育知名度、滿意度不斷提升。
未來已來。在龍灣全力打造“一區五城”的關鍵時期,龍灣教育將聚力建設溫州東部教育新高地,打造“未來教育”創新區,以教育高質量發展助推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