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大羅山 春之艷




智水仁山,是人類與自然高度和諧的審美情感與審美境界的培養(yǎng),也是由此而產(chǎn)生精神境界上的交融、和諧與契合。
大羅山四季,春秋代序,寒暑迭替,季節(jié)轉(zhuǎn)換,山水風(fēng)物,奇幻多變,游覽者可以從中得到多維的審美情趣。你看那山花上的晨露,是明艷的文字,繞石的流水,是瀟灑的自在。蘭生幽谷,是一種淡泊;梅開僻偶,是優(yōu)雅的選擇。花開是剎那間的永恒,花落是靜寂的歸結(jié)。溪流一灣,那水的靈通性、應(yīng)變性、勇往性……這一切就看你對季節(jié)物候的感悟靈性,能否在日漸遠(yuǎn)去與宇宙、自然生態(tài)的審美中,尋找到同體感與歸屬感!
點擊收聽

▲朗讀者:楊旸

四季大羅山 春之艷

文 / 章方松
春游大羅山,是欣賞春山之艷。春山之艷,以觀花木草色為主。

▲四季大羅山之春
春天的大羅山是看杜鵑花的好季節(jié),也是看甌柑、桃花與梨花的好去處。
春天更是看化成洞千年金心山茶的好時節(jié)。
春天是看花的季節(jié),大羅山的春天,開得最紅火的是杜鵑花。杜鵑花開得最鬧熱的一處是從鄭宅白水山朝峰臺疊湖的路上,另一處是從天柱長坑朝天河平湖的路上。


到了清明前后,如果你在這兩條山路上游走,就能看到東一簇杜鵑花,西一簇杜鵑花,成片成片地,或稀稀朗朗地,夾雜在山徑的綠草,或者綠竹叢中。杜鵑花間點綴著一顆顆晶瑩的晨露,閃耀著美麗的光際。舉目遠(yuǎn)眺,那一片一片的杜鵑花火紅著整個山崗,仿佛燃燒起了整個山野。那純粹野生與自在的杜鵑花,精神朗麗,風(fēng)采照人。如果你置身于爛漫的春天杜鵑花間,你成了一朵杜鵑花,或融入其間成為一片杜鵑花,移情審美的感應(yīng),會使你從中感到無比的樂趣!特別在那一陣陣山中細(xì)雨后,一層層地滋潤著枯黃的荒草之間,閃耀著杜鵑花的紅光。
山里的杜鵑無人關(guān)愛也無人撫摸,自然也沒有盆景里的杜鵑那么嬌艷那么惹人討好的奉承性格。她自然于山中,不卑不亢地生活著。她們夾雜在一片黃色的茅草叢中,顯著自我高貴的氣質(zhì)。山里的杜鵑有著自己的性格與頑強的生活意志。她懂得一切靠自己,她懂得自己怎樣從天地中學(xué)會生存與自我開花,她懂得自己的生命價值是把開起來的鮮花與沒有開花的荒草,一起分享著自己開花的美麗。

小草與野花是最早聽到大地靜寂后春天的語言。它們雖然小,但是十分珍惜屬于自己的藍(lán)天與星空,一滴小小的露珠,也就滿足了她的全部企求。風(fēng)雨滋植著花草的神色,花草感應(yīng)著風(fēng)雨的寧靜。望著渾身濕漉漉的杜鵑花與自己滿頭的山里細(xì)雨,人原本與花草一樣,雨露與陽光,是花草的需要也是人的需要。
春天里,你如果沿著大羅山的清溪行走,溪流兩旁長著碧綠的細(xì)葉毛竹與槿木雜花,潺潺的溪水,緩和地流淌著。偶爾幾聲林中的鳥鳴,增添了幾分山水清音雅趣之時,在你的眼前忽然長出幾棵開得燦爛的桃花。使你為之驚喜!在天柱景區(qū)的長溪山道的一方碧水湖邊,看到對面的水簾洞,隱約在一片翠木叢中。翠木叢中會不經(jīng)意間,伸展出一片片紅艷艷的桃花。桃花雖然并不紅得似火。但她那祥和于春草綠樹間的自在精神,會使人產(chǎn)生舒心與會心的一笑!
花,總是美!因為她的美,會打動著游人的心。游人從這始盛開放著燦爛的桃花叢中,尋找到自己感情與情感的寄托。這就是春天里看花的妙處!

如果你在荒野的山村人家,或在沿溪寂靜的山路邊,看到站著一棵高大的梨樹,孤獨地靜候主人的時候,你就會情不自禁地投向感情的一瞥:眼下正是梨花盛開的季節(jié),一看到冷落與寂寞的梨花,開了一身滿簇簇的白梨花。那一朵朵純白素美的梨花,仿佛一身披滿了潔白的雪花。那么的燦白,那么的精神,那么的含情,那么的蘊思,那么的靜默……那久違了的大梨樹,那久違了的白梨花,那久違了的純情之美的山花,會使你慢慢地走上去,雙手輕輕地?fù)崦菐е禾煊曷兜纳c。多美啊,鮮美純白的梨花,純貞高昴的精神!望著一樹梨花,也許會從你的心底里涌上情感:
小村溪畔春梨樹,獨伴東風(fēng)默默開。
昏曉頻頻嘆寂寞,不知何日主人來?
山間的野花,自開自落,不為人獻媚嬌艷。她是靜靜地開放,默默地落去,追求的是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花是美的,美在自在,美在自然。人生的樸素就是花開花落,一花一佛國,花是人精神的擬物。高人名士,往往將花作為自身理想的一種終極的精神寄托。
佛門弘一法師有語:“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郭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大儒馬一浮有語:“漚滅全歸海,花開正滿枝。臨崖?lián)]手罷,落日下崦嵫。”
佛學(xué)者趙樸初有語:“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開花落,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fēng),不勞尋覓。”
春天正是甌柑鮮花盛開的季節(jié)。無論在大羅山的哪一處景點,你都會看到成片成林的甌柑,植綠著山坡野地。那一蕊蕊嫩白的小花,簇聚在枝頭,帶著晨露的光芒,放出濃烈的香味。此時,你置身于桔林里,衣裳上沾著晨露的香氣,一種莫名的快感涌上心頭。這時候,你會有一種對家山與家鄉(xiāng)名果忽而所悟的美感!愛鄉(xiāng)愛家山的情懷,也就是伴隨著這一股股清香,深深地滲透進你的心靈。
大羅山最為名貴的樹木,要數(shù)是化成洞的千年金心山茶。你從化成洞里繞過彎曲山洞,走到千年古茶面前。面對著這一棵千年古茶,令人情感激越,思緒萬千。這一棵金心山茶屬于紅茶樹科,據(jù)考證已有1300年的樹齡。那蒙蒙的細(xì)雨中,那一朵朵鮮紅的茶花中間點綴著燦黃的花蕊,既情趣又浪漫。金心山茶之名大概由此而來。

唐宋古茶遺花開,元明清風(fēng)送雨來。當(dāng)你凝視著朵朵的山花,沒有語言。只是靜靜地看著,仿佛正在與之心靈的交流溝通。人的善意天性與樹木也是有著可以相通之處。一棵大樹能夠凈化著人的心靈,這是一棵多么偉大的樹啊!在大羅山的大樹旁,會有一座寺廟,或道觀。不管寺廟,或道觀的大小,有樹就有寺廟、道觀。這樹就是樹神!如果說這不是樹神,也是樹與神進行著交流的地方。面對著千年古樹,在你的心靈中,能不產(chǎn)生詩心的敬意:
(一)
古茶今又綻新紅,寸土安生立洞中。
不問風(fēng)塵山外事,任它煙霧蔽蒼穹。
(二)
唐宋遺花寂寞開,元明風(fēng)雨悄然來。
峰巒郁郁山漠漠,幾度游人印碧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