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圖書館憶舊
2022年03月01日 10:38:34來源:來源:龍灣永嘉場
胸涵春秋意方暢,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沙城這塊文脈淵源深厚之地,自古盛傳“讀書好,好讀書”。上世紀90年代,若干地方文化熱心人士創辦“沙城圖書館”,為中央倡導的“全民讀書”活動鋪下了墊足石,讓人們在閱讀中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提升精神追求,有效推動全民閱讀向縱深發展。本期,項有仁先生憶沙城圖書館建館史,追尋地方文化“根與魂”,獻禮建館三十周年。
海邊人羨慕山里人喝甜甜山水,山里人眼饞海邊人餐餐海鮮!永嘉場人喝大羅山甜甜山水,又吃東海洋餐餐海鮮。“熊掌”、“魚翅”兼得!山海靈氣,凝結成昂昂文昹一一
五百年前有項喬(1493一1552)開創了沙城愛好讀書之先聲,明《萬歷溫州府志》載項喬“少壯至老,未嘗一旦廢書”,清《光緒永嘉縣志》記項喬“自平居至行旅,末嘗一旦去書”!
項喬一生手不釋卷的好學精神,世代流傳于沙城,接著以書本敲開命運之門的有項應譽、沈宗光、項囯楠、項廷楨、項遜齋、王超凡、楊鄉衡、孔祥楷、王昂千、汪玨珍、項廷萱、章恢志、陳開文等數十人(均見著于《沙城鎮志》)。自古以來,沙城就是一塊盛傳“讀書好,好讀書”文脈的淵源深厚之地!
上世紀九十年代農民富了,文化需求驟增。一部戲曲片《碧玉簪》電影,一夜露天放映要趕好幾個村,不少人端著櫈子跟著機子連夜轉!
一九九〇年春,七甲地方有文化熱心人項欽民、項憲章、項培堯、項延年、項建中和筆者六人相議決定于項氏宗祠內創辦“沙城圖書館”。
辦館要書!第一桶金是獲得市文化局的660冊贈書,還要來了一封“希認真辦好圖書館,為農村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給沙城鎮領導的公函。并且,局內李果行同志為我們向市新華書店要來338冊庫存圖書和一封“辦好圖書舘”的建議信。我就以兩單位贈書和公函為例子,榜樣的力量無窮,游說于市圖書舘、市少兒圖書館、甌海區新華書店、文成縣新華書店之間,共獲書5000多冊,1990年農歷十月,圖書館就在邊籌備中邊開放服務!
圖書館的生命力在于圖書,建館初期大量圖書來自社會捐贈:市圖書舘采編部仇楊萍同志凡編余的社會贈書,就優先供應我館,有時甚至電話通知。甌海區政協宋玲華同志自己積極捐贈外,還為我們收集拆遷鄰居的余書。熱心人張衛中先生得知市文聯張思聰主席喬遷有余書千余冊,帶領我們從六樓上下七趟,氣喘腿酥搬下贈書。
得道多助,地方一批熱心人先后解囊資助:計有七一村張香菊女士、項光明先生、七二村項翔先生、項光澤先生、七四村項光囯先生、項有進先生、七五村陳光榮先生。以及早年任教七甲中學、時任市政協副主席的鄭樸老師。其中如項翔自1997年起每年助資5000元開設“項翔少兒書庫”,項光澤斥資3萬元開辟了“項光澤電子閱覽室”,項有進則每年助資3000元開設了“項有進報刋閱閱室”。
得文友王永貞支持,1999年我在《人民日報.市場報》的《溫州專版》上為本地“龍泰”、“天宇”兩企業各謀得一小塊全年50期廣告,兩企業各贊助本館15000元。
2001年七三大樓竣工,我請書法家胡天羽先生代寫樓名,潤筆3000元胡老師慷慨贈館,欣得本館一榮譽證書和感謝信。
銖積寸累,集腋成裘。
社會贊助系應急措施,正常運行是30年來沙城鎮(街道)政府與當地村委會的熱心扶植。尤其是自1997年全鎮實行“一戶一證,免費讀書”的“沙城鎮讀書服務網”以來,得到歷屆領導周建波、許明松、張福康諸先生的全力支持。2011年起在張雪梅同志關愛下,圖書館經費列入鎮政府年度財務預算。沙城鎮讀書活動進入全盛時期,年入館讀者達7萬人次。對比當年《溫州年鑒》顯示各館讀者人數,略勝于幾個邊緣縣館!
1993年沙城圖書館榮獲“溫州市先進鄉鎮圖書館”稱號,1997年位列“溫州市十佳鄉鎮圖書館”榜首。2001年全省文化普查中,由于“全民讀書”活動出色,沙城鎮獲得永強片唯一的省“金海岸東誨明珠”殊榮!2004年龍灣建區廿周年時,創舘以來即擔任館長的筆者,附驥尾于“龍灣建區廿周年建功立業先進亇人”!
風雨兼程30年,沙城圖書館在這爿“圣師后裔”的文化熱土上,為中央倡導的“全民讀書”活動鋪下了墊足石,期望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后浪超前浪,創造更耀目的輝煌!
[編輯: trs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