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龍翔湖




龍灣中心區的中軸線上,鑲嵌著一顆綠明珠——龍翔湖公園,約8.4萬平方米的園區內設有生態密林、親水平臺、漁人碼頭等景點。公園里有條小資商業街——龍灣文化水街,臨湖而建,可一覽龍翔湖之全景,有龍灣南塘街之美稱。
炎炎夏日,漫步龍翔湖公園,清風徐來,蟬鳴繞耳,不僅可以欣賞到色彩斑斕、造型優美的鮮花美景,還可以一賞“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的景致。

走讀龍翔湖
文 / 蘇德來

01
人間溫度
夕陽下,漫步在龍翔湖公園,感嘆龍灣這座小城市竟然有如此迷人的世外桃源。

聽,這里的鳥鳴有長調、短調;有獨唱、對唱、小組唱、大合唱;唱法有美聲、民族、通俗、說唱等應有盡有。畫眉“啾哦”,是長調、是高音、是美聲;那邊麻雀“嘰嘰”短促,不乏婉轉,是民族唱法;湖對面黃鶯“嚦嚦”呼喚,似乎用說唱的方式招呼遠方的同伴早點歸巢。
如此奇妙鳥鳴聲,憑空而來,無法追捕到它的出處。肯定的是每一聲鳥鳴駕著一縷夕陽歸巢,這鳥鳴在夕陽上跳動,是透明而又多彩的。我驚訝自己竟然無法追尋小鳥歸巢的軌跡,可愛的小精靈啊,能在人類無法透視的時光中隱身到叢林里。
冬天萬物蕭條,鳥類少了如春天、夏天、秋天獲食機會,但在鳥兒美妙的歌聲中,傳達了季節給予滿足的歡樂。
某日,友人告訴我說,小時候生活在山村。秋天來臨,山上滿是水果,孩子頑皮,到鄰居的果樹上摘下一顆梨子。剛剛咬一口,被發現,那家女主人硬是從他的嘴里奪下了梨子,還要一賠二。媽媽賠了她家的梨子,教導他說:“不要哭,你以后不要隨便摘別人家的水果。她這樣的人家不會有出頭日的,吃到嘴里的東西還要挖過去。秋收到都要在樹上、田地里留點果實給鳥禽吃,怕它們在冬天的時候挨餓,上天對鳥禽如此,人待人更要有愛心。”
突然,在樹林中一只黃鶯展翅躍入空中,旋轉、起舞,看上去好像嘴里含著食物。我以為,這炫耀的舞姿,是配合叢林中的美妙歌聲,是彌補不能歌唱的事實。
夕陽下,龍翔湖的鳥聲,是宇宙中最動人的。

坐在龍翔湖畔草坪上,聽鳥鳴之聲,也聞到和諧而又融洽的夕陽香味和草坪氣味。冬日的夕陽是陳年的酒,少了夏天的火熱,多了一分溫和。公園有了夕陽色彩,就多了一份暖意,鳥鳴啾啾最能量測到人間溫度。
坐在草坪向湖中望去,冬天給龍翔湖灑下一湖殘荷。枯黃色的葉子形狀各異,但確實依然是荷頸亭亭。冬日殘荷少了“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情趣,也失去婀娜、羞澀的魅力。然而,夕陽下的殘荷枯黃色的筋骨支撐著冬季的另類美。
夕陽,最了解這冬天的殘荷意韻。看,湖面和夕陽一色,這是時間釀成的顏色。我想待到春天來臨,又是一群青春的舞女舞蹈在龍翔湖的湖面上。

望著殘荷、夕陽、流水,讓我想到香山居士的《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這首詩寫于開成五年(840),年近古稀的白居易百病纏身,此時有較嚴重的足疾、眼疾、風疾。被衰老和疾病折磨的白居易決定送走最喜歡的侍妾樊素。
這首詩是生死離別之歌。活人送走活人,送的是永別,“悲”無法體現這種心境,卻刻畫了一位有情有義的香山居士。
人生悲壯是蒼老后的舍得,是何等的高潔啊!

步行上到湖心橋左右眺望,“幾干紛披隨敗籜,半塘搖落并殘蒲”的景致如翱翔的飛龍。明代鄉賢王叔杲(1517-1600)《永昌堡地圖說》稱:“溫之龍自括西馳,至海而進;海之弓大海帶環,內核是繞。”概括了境域靠港灣、山巒蜿蜒如龍,故名龍灣。這近千年歷史的小城,如《愛蓮說》所唱的“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龍灣擁有“蓮花般堅貞的品格”。距離龍翔湖兩公里的永昌堡正是這種品質典型寫照。明嘉清朝溫州一帶倭寇橫行,為保家衛國,王叔果、王叔杲兩兄弟捐資七千余金,建永昌堡,如今為浙江省現存的唯一一座由私人興建的抗倭寇城堡。這座歷經四百年滄桑的城堡是抗擊倭寇的史詩。
永昌堡代表龍灣人有蓮之剛正不阿的精神,更是龍灣千年歷史的一個時光座標。
歷史就像荷頸支撐著殘荷的葉子,并扎根在水底之下,在時空中延續。或者說歷史就是“一半在時光的左手,一半在時光的右手”,無限向兩頭延伸,前方最富有夢幻色彩。
龍翔湖的殘荷、夕陽帶著古意啟迪我的思緒。我在這里為大自然傾倒,這偉大的魔術師,隱藏著數不清的秘密,就連一段殘荷、一聲鳥鳴、一縷陽光似乎都有驚天動地的秘密。置身于龍翔湖的世界里,可以靜下心來,聽鳥啼聲或停下腳步聽湖中魚戲殘荷的水波蕩漾聲。
02
龍翔湖的荷花開了
步入龍翔湖,我很驚訝城市里竟然有如此美妙的“桃花源”。沒有公園外車水馬龍之聲響,聽覺里滿是鳥語、蟲鳴、風聲。

夕陽余暉下,最是熱鬧蟬鳴此起彼伏。閉上眼睛,空間中滿是蟬的歌唱,歌聲飽滿圓潤,如泉水在大溪谷奔流,彎曲,旋轉,奔騰飛濺,回流,沖擊,跌宕,至入谷底,回蕩在林深處。蟬鳴戛然,鳥鳴響起,鳥兒鳴叫是絲竹之聲,技藝高超的藝術家,有時輕輕抹動琴弦,琴瑟和鳴,聲音瑟瑟,就像樹葉從樹枝落到地上;有時用力撥動音弦聲音婉轉,動人心魄。自然有兩三點的蛙聲,如同樂隊中的定音鼓,厚重,低沉;又如民樂三角鐵,清脆婉轉,出現在蟬鳴、鳥聲之中。

夏日的風在龍翔湖是連接空間的綢緞,她輕撫著蛙聲、蟬鳴、鳥聲。至于天籟歌手站立在哪一個舞臺歌唱卻是無法追尋。以為龍翔湖樹木、花草都有可能是它們表演的地方。
龍翔湖蟲鳴鳥語顏色是綠色,是粉紅色。
站在石橋上放眼望去,龍翔湖十里荷花,有序有距離排列的粉紅色荷花,亭亭玉立在荷葉之上。荷花是情竇初開的少女,綠綠荷葉是它的裙擺,迎著風舞動青春。少女的芳香在夏日南風中爆裂,沖著味覺而開。李漁《閑情偶寄》中《芙蕖》寫到:“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 后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確實嬌嫩讓人心醉。
綠色荷葉,隨風起伏造就綠色海浪。“滿溢”可以說是龍翔湖荷花的基本態勢。“滿”,游者眼睛滿是綠色荷葉和花;“溢”,是荷花不滿足湖面積,逐漸向岸邊靠攏。是啊,荷花荷葉連著大地,連著遠山。
我好奇荷花盛開嬌艷,步入深處。不知道是否驚動了湖邊的魚兒,每走一步都有碧綠的小漩渦,該是游魚戲水。詩中所言,“魚戲荷葉東,魚戲荷葉西”,至于游戲荷的綠葉、花兒、荷根、荷莖就不得而知了。
《參考消息》登載趣聞《樹木也會保持安全距離》寫道:“樹木并不是從樹葉縫隙中細碎地灑落,而是透過樹木之間的縫隙照射進來,這些縫隙就是將樹枝彼此分開的邊界。樹木出于‘害羞’,不會侵犯其他樹木的個人空間。”“當兩棵樹樹冠變大,樹枝開始接觸,此時,風會刮掉多余的樹枝樹葉。”樹木如此,荷花也如此保持著恰當距離,有序鋪陳在湖中。雖然,茂密地讓你視覺以為一體,荷葉開始過于接觸,風會刮掉多余的葉子。看湖面空隙總有焦黃的荷葉。

昨晚,十幾個大學同學相聚平陽。畢業三十年重相逢,甚是高興。大談當年求學生活的頑劣之事,“翻墻買酒”“偷鰻鲞”“打牌”等。人與人有時間距離,有地域距離,有性格距離,但在一個特定空間里確實有值得回味嘮叨。不免感嘆:有的事情在少年時代是笑話,老了才知道可愛。值得紀念的不是可樂,而是可以留戀。可惜了人生匆忙,最后還是一捧泥土。
站岸邊看龍翔湖的荷花,感嘆植物和人相似之處,未免淚目。
夕陽余暉閃耀,月亮已經當空,藍色、白云和粉紅色的荷花相對應。令我無限遐想:
龍翔湖的荷花開了
鳥兒用歌聲為她鋪墊了十里
夏日有了笛聲、有簫聲
絲竹有了雨聲
荷花深處搖擺的小船笑聲
帶著菡萏嬌艷
艷紅龍翔湖的魚兒
夏日的煙霞是夕陽的景幕
龍翔湖深處該是現代的西施
不然醉酒的漢子
還在深深地凝視
夏天,龍翔湖響起荷花開的聲音,粉紅色的輕紗覆蓋在天空。粉紅了湖畔的閨房,粉紅了少年的夢。
龍翔湖荷花開啦,夏日有了粉紅色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