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遙感三十五號02組衛星

中新網北京6月23日電 (黃國暢 胡煦劼)6月23日上午,大涼山谷一箭穿云。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02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據統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用12次發射,參與建造遙感衛星星座,助力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為增進人民福祉作出貢獻。

翻開歷史資料,曾幾何時,衛星地圖還未進入大眾生活。如今,無論是運營商還是普通民眾,都對實景衛星影像有了新的認識和使用習慣,國內不少地圖服務商都上線了衛星地圖,通過點擊手機,用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建筑物、街道和園林景觀,衛星影像應用走進千家萬戶。
這樣便利的應用,離不開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遙感系列衛星從中助力。2017年9月29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01組衛星。此后至2021年7月19日的近4年時間內,中心依次將遙感三十號01組至10組共十組衛星發射升空。

組網過程中,西昌航天人精心準備、精心組織、精心實施,圍繞組織管理、指揮操作、設施設備、試驗文書等進行全面檢測,嚴把質量關口。
遙感衛星組網后,有效降低了國內市場對國外衛星影像的依賴,衛星影像價格也有了明顯下降。門檻低了,國內對于高分辨率衛星數據需求隨之增長,從服務于政府、專業客戶走向大眾應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更是極大激發了中國衛星數據服務的網絡化。
遙感衛星具有視點高、視域廣、數據采集快和重復、連續觀察的特點,獲取的資料可數字化,能直接進入用戶的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同時,它在土地資源、森林資源、地質礦產資源、水利資源調查、農作物估產、防災減災等方面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一發發遙感衛星組網的同時,國家級遙感應用機構和星羅棋布的省市級遙感應用機構陸續建立,天上的“星座”與地上的“星座”遙相輝映,為百姓的生產、生活構筑起一道道“安心屏障”。
2021年11月6日,遙感三十五號衛星A星、B星、C星一飛沖天,標志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正式拉開遙感三十五號系列衛星組網的帷幕。
在未來發展中,中國遙感衛星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在地震監測預報和應急救援、開展農作物遙感估產、助力漁民海洋捕撈業、氣象災害監測與世界氣候研究等方面發揮獨特優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