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舌尖上的故事




千百年來,食物隨著人們的腳步不停遷徙、不停流變,可無論腳步走多遠,只有故鄉(xiāng)的味道任時光荏苒、歲月變換,依舊熟悉而頑固。熱愛美食的人,通過發(fā)掘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喚醒味蕾的記憶,感受生命的喜悅和感動,把對生活的熱愛濃縮在一盤盤精致可口的菜肴里。在城市的快速發(fā)展中,那些經(jīng)時光沉淀下來的味道,往往記錄著鄉(xiāng)土最真摯的記憶和情誼。


我舌尖上的故事
文 / 丁欣華
我覺得大腦的記憶力不如舌尖的記憶力。我大腦深處許多美好的記憶,來自舌尖,是關于美食的記憶。下面我選擇其中的幾個片段,與大家分享。

壹
火車上的“魚片宴”
這幾天,溫州的天氣有點冷,讓我不由想起,不久前去吉林長白山天池的火車上的那場“魚片宴”。在吃“魚片宴”時,那彌漫在車廂里的暖暖情誼,就像一輛駛往春天的溫暖火車,幫助我抵御天氣的寒冷。
前段時間,工會組織去東北療養(yǎng)。那是晚上,在哈爾濱去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火車上,正趕上哈爾濱下的第一場雪。車窗外是白雪皚皚、冰封千里,車廂里水龍頭凍得打結。團友老鄭說,天氣這么冷,大家不如喝喝酒取暖吧。在他的帶動下,一個療養(yǎng)團30多人,喝著從俄羅斯風情小鎮(zhèn)買來的伏特加烈性白酒,配著溫州老家?guī)淼母黝愻~干等,大家都很high,一直鬧到凌晨。

那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魚片宴”。一個療養(yǎng)團30多人,幾乎人人旅行包里都隨身帶著多種魚片干。大家把自帶的魚片干傾囊而出,鋪在桌子上,那真是豐盛啊!因為大家都是老出門了,知道出門在外假如吃不慣外地的飯菜,拿什么來解饞呢,唯有家鄉(xiāng)的魚片干!一個人,只有在遠離故土的時候,才知道什么人是你最值得思念的,什么菜是你最值得懷念的。團員老錢說,自己帶的鯊魚鲞是在自家門口店里買的,絕對好吃。他說,老板是自己的朋友,每次都會把最好吃的鯊魚鲞留起來給他。老陳說,我的鰻魚鲞是洞頭老家自曬的,口味絕對ok。我說,我這些魚片干是我老婆專門跑到永強寺前街一家頗有名氣的老店買的,口味獨特……大家好像是在做魚片干生意似的,盡力推銷自帶的魚片干。
團員老鄭早年曾參過軍,當過教師,語言組織能力相當強,肚子里笑話很多。在火車上,大家攛掇他講故事解解悶。他嘻哈哈地答應,并頗具明星范向大家討要掌聲。老鄭的笑話讓大家笑痛了肚子,笑彎了腰,笑翻了車廂,驅趕了旅途中的疲勞。在咣當咣當?shù)幕疖嚶曋校曳路鹂吹揭粋青春飛揚,胸佩紅花的老鄭正離開家鄉(xiāng)參軍入伍。

在駛往長白山天池的火車上,在咣當咣當?shù)幕疖嚶暟樽嘞拢f著溫州話,吃著家鄉(xiāng)帶來的魚片干,大家早已忘記了天氣的寒冷和人間的紛紛擾擾。我想無論過個若干年后,只要想起這一幕,
肯定在寒冷的冬天里溫暖著每個人……

貳
饅頭與瘦肉丸
每次與女兒逛街到五馬街口,肚子餓了的時候,都會因要吃什么,父女倆發(fā)生口仗,最后分道揚鑣。女兒會到新華書店邊上的一條小巷里去買瘦肉丸吃,我則到五馬街口邊上去買溫州酒家肉饅頭吃。
當我站在五馬街口,吃著熱騰騰的、鮮美可口的肉饅頭時,女兒會訕笑我是外來民工,離我遠遠地,不愿與我為伍,好像與我站在一起會掉價似地。她吃著瘦肉丸,直言不理解饅頭有什么好吃的。我試圖與她嘮叨,老爸在年少時是如何向往吃饅頭的情感時,她總是不耐煩地反駁我,說我是對她進行憶苦思甜教育,說時代不同等等。我總是勸說不了讓她吃饅頭。

其實,五馬街口溫州酒家的饅頭也確實好吃,不過我吃的也不完全是饅頭,吃的還有年少時的一份美好回憶和父親的關愛。小時候,最高興的莫過于父親去寺前街買菜了,因為父親每次買菜回來時,總是捎帶回一個饅頭給我。那時候,雖然肉價很貴,不似現(xiàn)在經(jīng)常吃肉,可饅頭里面的肉餡卻一點不含糊。饅頭皮薄薄的,一口咬去,一不小心肉汁就會噴射出來滴落在衣襟上,哪里像現(xiàn)在吃的那些饅頭,一口咬去,卻不見一絲肉。父親買饅頭給我吃,一直延續(xù)到讀高中時節(jié)。記憶猶新的是,我在溫州中學讀書時,一次父親來看望我,給我買了兩個特別大的饅頭。父親說,這是溫州酒家的饅頭,特別好吃。也就從那時起,溫州酒家饅頭的鮮美就一直留在我的舌尖、味蕾,回味無窮;也就從那時起,我也會用省吃儉用留下的飯菜錢,買幾個饅頭帶回家。還記得有一次小學春游時,同學帶的干糧大多是自家做的米餅,唯獨我?guī)У氖丘z頭,那時候別提有多炫耀,虛榮心脹得滿滿的。

女兒說,瘦肉丸真好吃,我一點也不懷疑。那削肉如泥,那酸溜溜的口感,混雜著香菜味,也令我百吃不厭;但與吃饅頭相比,卻缺少了童年時對美好事物向往的那份情懷,那份浸潤著濃濃的父愛。童年吃饅頭的那份鮮美,早已融入我的血液里,伴隨著我成長……

叁
榴蓮.醉江蟹.韓劇
我不喜歡吃榴蓮,不對,準確地說不是不喜歡,根本就是拒絕吃,我一聞到榴蓮臭味就遠遠地逃走,可是妻子、女兒嗜榴如命,不但喜歡鮮吃也喜歡干吃,去岳父家,路過下呂蒲超市總要捎帶一個。
第一次吃榴蓮是在海南,當小心翼翼地嘗了一口,就拼命地作嘔,可妻子、女兒卻吃上了癮,她們總是笑我這么好吃的水果也不吃,學著我的口氣說,真是不理解。

●采訪水潭巖衣 ●
這樣的話好熟悉,我也經(jīng)常嘲笑過別人。朋友阿光就是不喜歡吃醉江蟹,我也甚不理解,怎么吃海鮮長大的人竟然也……而我卻相反,每逢上酒家點菜吃飯,冷盤總少不了醉江蟹。要命的是幾天沒吃,嘴里會淡出毛來,去外地旅游最難熬的就是吃不上醉江蟹。遠離故土,此物最相思。
榴蓮、醉江蟹,一個非吾所欲也,一個吾所欲也。換作別人,有可能相反。每人有每人的喜好,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強加于人。這使我想起我有時候大聲呵斥女兒,這么好的菜也不喜歡吃,真是不對。
前段時間,我總是說妻子沒有品味,老是通宵達旦看韓劇,還穿韓版衣服。可最近,我改變了看法,緣是一部片名叫《深情密碼》的電視連續(xù)劇,雖然不是一部韓劇,但也差不多的拍攝手法,主角是周渝民和韓國女演員樸恩惠(劇中名叫趙深深,最近我的QQ簽名就是“愛上趙深深”,還引來許多同事好友問趙深深是哪位美女?)。因為無聊陪著妻子看了幾集,竟也被劇情深深吸引住了。韓國女子確實溫柔迷人。聽說順生大酒店25樓旋轉餐廳有全市最正宗的韓國料理,更重要的是有位漂亮的韓國女店主,還會說中文呢。于是在我的鼓噪之下,一晚上帶著妻子、女兒從永強驅車直撲順生大酒店25樓。吃秋刀魚、韓國泡飯時,特意叫服務生把韓國女店主請來,作了一番解釋。韓國女人笑起來眼睛瞇瞇的,露出兩個酒窩特別嫵媚。


榴蓮、醉江蟹、韓劇,有的是我喜歡的,有的是我不喜歡的,有的是不喜歡到最后喜歡的,由此得出結論:有些事物是需要自己親自去嘗試的,沒有嘗試之前不要輕易下結論;有些是自己喜歡的,并不代表人家也喜歡,更不要人家跟著你去喜歡。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己所欲,也毋施于人。對于人和物,自己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都不要強加于人。有朋友向我訴苦:“我很愛一個女孩子,可是她竟然不愛我。”其實就是吃榴蓮一樣,你喜歡吃可是不保證人家也喜歡吃啊,人家不愛你,不能強求人家也愛你啊,這樣一想也就釋懷了。

肆
吃點心
小時候,最高興的莫過于去外婆家,而去外婆家最高興的莫過于吃點心。
同現(xiàn)在相比,那時候吃的點心很簡單,總是一成不變的炒粉干,佐料也是固定不變的放幾塊半肥半瘦的腌肉,幾條什錦菜,兩個荷包蛋(這是必不可少的)。可那年頭,一年能吃上幾回呢?因此,父母親去外婆家時,我總是嚷著要去,其實就是沖著吃點心而去的。每次去之前,父母都要告誡我,吃點心一定不要把碗里吃光,不然人家會笑話你是個“慌鬼”、“餓鬼”的。

后來我才明白,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剩下來的是要分給表兄妹們吃的。想想也是,不是嗎?每次舅舅們來我家吃點心時,我們幾個兄妹巴不得舅舅快點不要吃,而舅舅們配合也相當默契,沒扒幾下就不吃了,而碗里點心也總是剩下很多,很快被我們兄妹分割完畢了,當時我還納悶,這么好吃的點心怎么吃不了呢?
難怪,我吃點心的時候,表兄妹們總是圍在餐桌旁咂吧著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看著我;我呢只圖自己吃得痛快,有時還故意發(fā)出聲響,舅媽看見這一情形,都要把表兄妹們罵走。記得有一次,我吃得津津有味,早已把父母一再告誡的關于“吃點心”的那條清規(guī)戒律拋到九霄云外,把點心吃得碗底朝天,恨不得把碗也啃掉。過一會兒,表兄妹們收拾“戰(zhàn)場”時,大失所望地嚎啕大哭。回家后,大家可想而知我的可憐的屁股了。就因為這件事,表兄妹們還冷淡了我很長一段時間呢。
我有三個舅舅,當然也有三個舅媽。每次我去外婆家,她們總是很高興,都爭著要給我做點心。誰輪不著做,我回家時,總是硬塞給我?guī)讉鮮雞蛋。這份濃濃的親情,如今想來還是回味無窮,今天怕是尋不到了。我的女兒到她外婆家,好像從來就不愿吃點心,盡管如今的點心五花八門… …

說到吃點心,我不禁想起我平生吃過一碗最貴的點心。不知什么時候我們溫州流行起這樣的風俗,男青年訂婚之前先要到女方家吃“點心”,點心可不是白吃的,要收費的。這碗“點心”
可貴著呢,到底多少,市面上有行情。我那時訂婚也正趕著這潮流,也未能免俗。不過付了多少錢,現(xiàn)在忘記了,也不好意思問丈母娘。不過仔細想來也值,換來了一個實打實的妻子。現(xiàn)在的訂婚男青年是否還有此一關?
很久沒吃上舅媽們燒的點心了。到舅舅家,那些發(fā)了財?shù)谋硇值軅兛偸呛軣崆榈乩疑暇萍摇?晌艺娴暮芟肽罹藡寕冇H手燒的點心呢……

伍
過年“三件寶”
東北有“三寶”——鹿茸、人參和貂皮。小時候,我家過年也有“三寶”——豌豆、番薯干和年糕。
每當過年的時候,兄弟姐妹總會早早地相互交流、嘮叨著父親什么時候分過年貨(零食)。不知父親有意或是無意地總會選定一個日子,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宣布給小孩們分過年貨,套用現(xiàn)在的流行說法,有點類似于老板給手下員工發(fā)放“年終獎”。“年終獎”永遠是“三件套”—— 豌豆、番薯干和年糕。不過,不要小看這“三件套”,在小孩的眼里已經(jīng)是過年的“三件寶”。

豌豆、番薯干是我二姨媽家送的。二姨媽家住在永強“下路”,永強人把靠近濱海一帶,現(xiàn)在龍灣區(qū)的天河、沙城、永興、海濱等地稱為“下路”,而把永中、永昌等地稱為“上路”。“下路”因靠近海邊,擁有大片灘涂可以用來種植豌豆、番薯、西瓜、甘蔗等。因此,永強有民謠:“囡女嫁下路,一輩子吃不愁。”印象很深,二姨媽家的兩個表兄(比我大10來歲),過年前總會挑著豌豆、番薯干等送到我家。家里來親戚,小孩總是最高興的,不但親戚有送好吃的過來,搭順風車,媽媽也會多做些點心給我吃。那時候,不通公路,不通電話,表兄什么時候來,完全是不知情的。假如遲遲不來,兄弟姐妹總是嘮嘮叨叨,抱怨不斷。
而年糕是我自家搗的。以前,我家院子里就有一樽石臼,當然現(xiàn)在是不見了。如今,搗年糕變成攔街福或農(nóng)家樂的表演節(jié)目了。
父親分過年貨總是表現(xiàn)出很公平的樣子,豌豆、番薯干一份份總是用秤稱過的。但我們總是不放心,總是懷疑父親有偏心,自己總是用秤再過一下。不過父親還是有偏心的,事后總是暗暗地多塞些給我。分年糕倒是容易些,你幾塊我也幾塊。

過年貨有了,煩惱也來了。裝在哪里?藏在哪里?當然裝在空的餅干鐵罐盒里是最好的。可那時候,空的餅干鐵罐盒卻是小孩眼中的稀有寶盒,一物難求。即便解決了裝在哪里,可藏在哪里又是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家賊”難防啊!兄弟姐妹那一雙雙賊溜溜的眼睛早已盯著你的過年貨吶。屋子只有巴掌那么大,能藏的地方實在難找,沒辦法只有時時刻刻提防著。如今,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說起童年過年的情景不禁哈哈大笑,恍如隔世,小輩們聽來簡直是在聽天書。可眾口一辭的,那時候過年的幸福指數(shù)卻比現(xiàn)在要高得多。
不知如今的小孩過年的“三件寶”是什么?我問女兒過年希望要什么禮物,女兒說要“蘋果”,一只“蘋果”牌手機。


龍灣?永嘉場編委會
主任:張純芳
主編:丁欣華
副主編:潘偉光 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