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溫州非遺“活”在當下
溫州網訊 甌越文化源遠流長,那些凝聚溫州先民智慧與審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穿越時空,讓我們在咫尺間感受浩渺歷史與文化魅力。如何讓古老非遺煥發生命力?答案是讓非遺融入當下生活。
8月3日至5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在溫州開展“非遺在社區”工作經驗交流活動。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湖北省、廣東省、四川省等全國“非遺在社區”八個試點城市所在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門相關人員參會,共同交流探討“非遺在社區”工作經驗,進一步探索“非遺在社區”的模式和路徑。
溫州,是全國八個“非遺在社區”試點城市之一。2017年,溫州市在鹿城區率先開展“非遺在社區”試點工作,目前,溫州市已創建了122個“非遺在社區”示范點,260多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入駐,開展各類活動近2萬場,已惠及百萬以上群眾的文化生活。
溫州“非遺在社區”工作,讓非遺保護與傳承從被“看見”開始,到被關注、被喜愛,再到被傳承、轉化和傳播,走出一條生動實踐之路。
非遺新空間花開咫尺
近日,廣大溫州市民又多了樂享非遺文化的新去處,溫州市第二批15家“甌越非遺百家坊”集中開放。這新一批的公共文化服務新空間,有體現溫州文化特色的南戲、甌窯、溫州鼓詞,也有體現溫州“百工”特色的造紙技藝、米塑、藍夾纈,還有富有區域特色的永嘉麥餅、畬族剪紙、平陽黃湯等,主題鮮明、內涵豐富。
“甌越非遺百家坊”是我市推進“非遺在社區”工作打造的“溫州樣本”,計劃通過三年時間,優選百個以上非遺項目,在百個以上社區入駐百名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萬場以上活動。
目前,已有30家“甌越非遺百家坊”在全市多點開花,這些以非遺為主題的公共文化服務新空間,各有各的特色,讓非遺在百姓近旁盛放。其中,有憑借溫州“戲曲故里”的底蘊,用好永昆、甌劇等15個省級以上地方傳統戲曲項目,打造的系列社區戲曲大舞臺;有憑借南宋三大醫派之一——“永嘉醫派”的品牌優勢,打造南塘中醫藥一條街;憑借“中國龍舟名城”和第19屆亞運龍舟賽舉辦地資源優勢,打造甌海龍舟文化公園;憑借去年舉辦“全國曲藝展演周”的時機,完善社區詞場建設……一年多來,“非遺百家坊”融入鄉村博物館、文化禮堂、文化驛站、“共享社·幸福里”等公共服務空間,營造出溫州非遺的新生態。
此外,為進一步拓展非遺生態圈,我市還深入實施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建設,根據不同院校的不同特點,分別在高校、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設置了非遺專業9個、非遺資源課程21個、非遺實踐基地27個,出版非遺專業教材30余本,并與市教育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的實施意見》,讓非遺更多地走入年輕人的視野。
讓老非遺產出新“富礦”
溫州是非遺大市。目前,溫州市共有人類非遺4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5項、國家級傳承人37位,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45項、省級傳承人230位,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79項、市級傳承人933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之豐富,全國罕見。
這些歷史瑰寶中,也蘊含著無限的經濟價值。深挖非遺“富礦”,推進非遺生產性保護,同時推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成為我市“非遺在社區”工作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平陽縣鳴山村,非遺技藝體驗串聯非遺美食,讓非遺融入景區,全年總產值達3000多萬元;平陽黃湯茶制作傳承人以茶園種植+非遺民宿的模式,讓非遺融入農業園區,帶動少數民族居民就業,實現戶均年收入增加2.6萬元;樂清下山頭村以鐵皮石斛為核心,打造鐵定溜溜田園綜合體,實現旅游年收入6000余萬元。2021年,鐵楓堂生態石斛有限公司因帶動當地就業,實現共同富裕,產值達40多億元,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
隨著我市“非遺在社區”工作的深入,非遺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展現出更加廣闊前景和巨大的發展空間。
非遺之舟載中國故事遠航
隨著“非遺在社區”工作的普及,也讓更多學習、工作、生活在溫州外國友人接觸到溫州非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近年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老外”成了溫州非遺的傳播大使,紛紛迫不及待要將這份美好傳遞出去,與世界分享。
居住在溫州瑞安的唐云女士,是一位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大利人,去年,她通過深入社區調研寫出了《發現瑞安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書,因此收到了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的感謝信。以她為主角的《當代女馬可波羅的瑞安假日》視頻還獲得2021年“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特等獎。2020年,也有一位來自美國的歷史學家巴赫默,以溫州非遺為主題,拍攝了《守一份匠心,多一份傳承》視頻,此作品獲2021年由國務院新聞辦指導、國家外文局主辦的“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一等獎。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今年7月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專題播出以俄羅斯桑德拉、塔吉克斯坦阿珂莫在溫州社區學非遺為主要內容的《我在溫州學非遺》紀錄片,又如去年以來我市專門組織拍攝以外籍人士體驗“非遺在社區”為主要內容的系列視頻“讓世界看見溫州非遺”……海上風來,非遺之舟也載著溫州故事、中國故事,揚帆遠航。
據悉,當前我市“非遺在社區”工作已被列為溫州市年度重點工作和十四五“百項文化工程”之一。今年是“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溫州活動年”,接下來,溫州非遺保護工作將以此為契機,繼續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共建共享共富有”的理念,深化普及工作、打響非遺品牌、拓展轉化渠道,積極推進非遺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