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國之大者” 擦亮美麗溫州的生態底色

溫州白鷺洲公園。 管新民 攝

永嘉金溪水庫。 李玉容 攝
溫州網訊 生態文明建設是“國之大者”,生態興則文明興。
近年來,溫州立足生態優勢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贏得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深厚基礎。
如何建設推動治理現代化、讓綠色低碳成為經濟發展新模式、實現全域共富大美的美麗溫州?朝著美好愿景,溫州先積跬步,以至千里。
鞏固“美麗”成果——無廢城市建設邁上新高度
在持續不懈的努力下,今年,溫州成功入選國家無廢建設試點城市。
回望4年前,溫州市啟動小微危廢收運試點改革創新工作,為無廢城市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以二污普數據為依據,我市全面梳理匯總涉廢企業,納入小微危廢統一收運體系,實現“全告知、全納網、全收運”……當年,1400多家企業納入收運網絡,收運400多噸危廢物。
4年后,我市已建成全覆蓋小微危廢統一收運單位網絡體系:鹿城、龍灣、甌海等10個縣(市、區、功能區)13個統一收運場地建成投用;洞頭、甌江口、文成、泰順等4個地區采用直運模式。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納網小微產廢企業數達到1.7萬家,利用處置危廢4254余噸,并成立危廢技術服務協會,監督行業自律。
在全域“無廢城市”建設中,溫州繼續加強源頭管控和綜合治理,深入打好凈土清廢治塑保衛戰,目前已完成7大類495個無廢細胞創建,超額完成省定任務。鹿城、龍灣率先創成省級無廢城市,累計創成494個“無廢細胞”,出臺全省首個《無廢細胞創建獎勵資金管理辦法》,投入市級獎勵資金2690萬元。
煥亮“美麗”顏值——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開新格局
藍天、碧水、青山、海灣……如今的美麗溫州,百姓所見即所得。
近年來,我市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提升。溫州持續發力將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打贏”向“深入打好”轉變,形成“提氣、降碳、強生態,治水、固土、防風險”新格局。
讓“藍天保衛”再深入。幾年來,我市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建成空氣清新城市。當前,《溫州市2022年清新空氣行動實施計劃》已印發,有關部門協同推進企業VOCs治理,并用科技賦能追溯污染源頭精準防治。揚塵污染是下半年全市保衛藍天的重點抓手,市大氣辦謀劃在前,已牽頭推進今冬明春揚塵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多部門齊抓共管,推行全市2105個工地“一張清單”精細化監管。
讓“碧水澄清”再發力。2021年,我市水環境質量創歷史最好水平。從成功消除“黑臭河”到深入實施水環境質量“達Ⅲ消Ⅴ”,群眾“肉眼可見”的水質提升是全市生態環境治理久久為功的生動縮影。我市深化“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和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等工作,將“五水共治”縱深推進。
讓土壤防治再提升。上半年,我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溫州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調查監督管理規程》印發實施,以土壤修復環境安全風險巡查,督促落實二次污染防治要求。
夯實“美麗”之基——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迎來新提升
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溫州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的重要保障。
為了提升環境擴容能力,盤活存量環境資源,過去三年,我市通過推進實施《溫州市生態環保基礎設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凝聚部門合力,建成覆蓋治水、治氣、治土、清廢和環境監測等5大領域重點工程86個,基本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鎮級全覆蓋、環境空氣自動站鄉鎮全覆蓋,基本滿足全市固體廢物處理需求。
今年2月,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實施新一輪生態環保基礎設施提升行動計劃”的要求。
目標已定,市住建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有關部門再次形成合力。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編制《溫州市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擬定126個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計劃至2025年,全市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終端布局進一步優化,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短板精準補齊,治理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形成系統完備、適度超前、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探索“美麗”課題——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入精微
如何發掘基層首創“微改革”力量,全力打響溫州生態環境領域改革特色品牌,是近年來市生態環境局不斷探索的課題。
當前,我市確定30個各具地方特色、深耕精細治理“微改革”項目,為低碳發展、數智治理、污染防治、綠色發展、制度創新貢獻地方經驗、撬動精治善治。
我市推進數字環保新基建,開展企業工況監控系統建設,迭代升級“美麗溫州云管家”,數字化能力有效增強;開展“環保管家”改革,為園區企業提供監測、監理、設施運營等一體化環保服務,基本實現了環保園區全覆蓋;探索推廣社會檢測機構采樣全過程錄像和車輛檢測“一件事”集成改革,139家中介機構簽約自律公約;持續完善生態環境技術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200多家中介機構入駐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市生態環境局持續推進“環保e企管”應用地方試點,1.6萬家工業企業實現“紅、黃、綠”三色賦碼,并可自行通過該平臺開展環境問題自查、整改、咨詢及申訴。龍灣精鑄小微園作為省廳“環保e企管”精細化應用場景試點,探索推進“監管—企業—環保管家”三方管理服務體系。
守護“美麗”伙伴——生物多樣性保護迎收獲
今年5月,洞頭海島聚集萬鷗齊飛,其中有黃胸鹀、黃嘴白鷺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今年2月,植物新物種“陳嶸栲”在泰順烏巖嶺保護區被首次發現并命名;更早之前,成群海豚出現在平陽南麂海域,翻騰著向外海游去……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更是維系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為了逐步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溫州不斷探索,不斷守護。
當前,我市樂清、平陽、泰順、蒼南4地開展全域全物種生物多樣性調查,組織起草《溫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要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構建以自然保護地為基本骨架的生態安全格局;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和評估,建立健全三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禁漁休漁制度等;強化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加大礦山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和綠化,加強尾礦庫環境污染防治。
2021年,溫州被評為“美麗浙江”建設考核優秀市,獲得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長制)工作優秀市“大禹鼎”,獲得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市。站在新起點,溫州,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打造“六個治理”工作模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扎實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溫州建設,全力打造無廢城市等“美麗中國溫州樣板”標志性窗口成果,進一步夯實“千年商港、幸福溫州”生態環境基礎。
來源:溫州日報
原標題:心懷“國之大者” 擦亮美麗溫州的生態底色
記者 張琳 通訊員 周洛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