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1.7萬畝
圖為永興片糧食耕種區一角。葉曉東攝

圖為農戶在修理農機具。葉康遠攝
龍灣新聞網訊(楊劍陳芳)“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一年一度的春耕備耕工作近日悄然拉開序幕。來自區委農辦(區農林局)消息,受可用耕地硬性指標減少等影響,今年我區糧食種植面積繼續下降,預計糧食播種面積為1.7萬畝左右。
我區(小龍灣)現有耕地面積約3萬畝,種糧農戶210戶,其中10畝以上種糧大戶83戶、種植面積1.68萬畝。主要種糧區域分布在永興、海濱兩個街道,其中永興街道已基本納入糧食功能區建設范圍。受可用耕地硬性指標減少等影響,今年我區糧食種植面積將繼續下降,預計糧食播種面積1.74萬畝。土地高租金、農資高成本等仍是影響農戶種糧積極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全區各街道調查匯總看,今年水稻特別是早稻面積均有不同程度減少。主要原因在于:早稻效益較低,對散戶來說不能顯現規模效應,大戶種植因人工季節緊張,種植積極性也不高;蔬菜、西瓜等經濟作物種植擠占早稻種植,造成耕地轉包競價激烈,種糧大戶承租流轉耕地困難;另外,高成本仍是嚴重影響農戶種糧積極性的主要原因。據調查今年土地租金比去年畝增100-150元(個別地方畝租金已超過1000元),生產用工每工漲20-30元,加上農資如尿素、磷肥、鉀肥、農用薄膜、種子等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種糧高成本凸現。晚稻種植面積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土地征占用導致水田面積硬性指標減少。
為高度重視春耕備耕工作,區委農辦(區農林局)早在春節后即下發了《關于開展春耕情況調查的通知》,積極組織人員到各街道開展春耕備耕及春花作物田管農技服務工作調查摸底,通過與街道、村干部座談、走訪種糧大戶等形式,及時了解和掌握全年農業生產新情況、新形勢。層層落實糧食生產任務,分解到村,并落實到具體農戶、田塊,將糧食生產任務和制止耕地拋荒列入干部目標考核,努力減少耕地拋荒,確保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
另悉,為加強春耕備耕服務和指導工作,區委農辦(區農林局)將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到各街道開展現場政策、技術及法律法規等信息咨詢服務,日前還召開了春耕信息發布及技術培訓等會議,重點宣傳農民關心的良種、肥料、農藥供應信息及各級政府出臺的農業法規、惠農政策等信息,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促進春耕生產全面展開。
種糧獎勵補貼調整
新增早稻種植補貼
又訊今年我區種糧獎勵補貼政策有調整,新增早稻種植補貼,凡是種早稻的農民,都能獲得區財政每畝50元的補貼。
據了解,今年種植糧食能夠享受的政策有10多項,分別是:稻麥種植大戶直接補貼、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早稻種植補貼、早稻最低收購保護價、訂單早稻谷獎勵、大型農機購置補貼、水稻機插作業補貼、水稻病蟲統防統治補貼、水稻政策性保險、農資綜合直補、油菜種植補貼等。
今年大多數的獎勵補貼單項保持了去年的水平。財政繼續對全年稻麥種植面積20畝及以上的農戶,按實際種植面積給予每畝70元的補貼(其中省25元、市20元、區25元);對種植油菜5畝及以上的農戶,省財政按實際種植面積給予每畝20元的補貼;為了加快新品種推廣速度,國家繼續對種植農作物優良品種的農戶給予良種補貼,標準為:小麥、玉米、油菜每畝補貼10元,早稻、中稻(單季稻)、晚稻、棉花每畝補貼15元。
在總體保持穩定的同時,今年種糧獎勵補貼政策也有一些新變化。如區財政新增了每畝50元的早稻種植補貼,此外,早稻最低收購保護價、農資綜合直補也將進一步提高。種糧獎勵補貼的變化對許多種糧大戶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永興街道種糧大戶王進良今年計劃種355畝早稻,早稻種植補貼能夠讓他增加收入約17750元,同時早稻收購補貼、綜合直補的增加也可抵消一部分農資增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