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愛好筆業副總經理黃馳

圖為黃馳指導員工EDM加工
龍灣新聞網訊(吳蕙芳)熱心專研的人似乎都不太善于表達自己,愛好筆業副總經理黃馳或許就是這樣一個人。談論研發制造滔滔不絕,聊起個人榮譽卻不知從何說起。也許正是這種潛心專研的精神,才能更“醉心”于研發設計,黃馳在自我提升的同時,也帶領整個團隊,讓公司走上了產業升級轉型的必由之路,近6年來,為公司研發制造了200多臺自動化設備。
1999年,在學習了三年模具出師之后的黃馳,進入了愛好筆業從基礎干起。從模具維修到模具設計,從車間工人到研發主管,11年的時間,不僅完成了自身的華麗轉變,也助力了公司的轉型升級。2010年下半年,愛好成立了自動化設備開發部,成為全市“機器換人”試點單位,黃馳的自動化設備研發路也由此開始。
從機器設計,到編程,再到最后的生產,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這期間花費的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好幾年。根據每支筆的設計不同,部件數量不一,機器的研發時間也不同。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攻破不了,就會影響整臺機器的研發。“以前設計的筆并沒有考慮到自動化生產,有時候甚至需要修改筆的設計,來實現自動化。”黃馳告訴記者,自動化生產的機器一天能生產5萬到10萬支筆,所以一款筆的銷量在一天5萬支以上的時候,才會開發自動化生產的機器。
“每支筆都有自己的編號。”黃馳列舉了編號為514的一款筆,這款筆的自動化研發是他耗時最長,投入最久的。據悉,514號筆銷量最高的時候達到了一天140萬支,一個月銷量3000萬支,即便是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每臺機器生產10萬支,14臺機器同時生產才能滿足銷量。所以,當時的人工遠遠滿足不了銷量的需求,自動化生產迫不及待。“剛開始研發的時候,考慮的是橫向組裝。”黃馳回憶,考慮到這款筆的零件多達9個,有兩個齒輪,外加撳動設置,難度頗大。 “后來改成了立式組裝,但還是困難重重。”黃馳說,筆桿上皮套的的掉頭方式,就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解決。而最令人頭痛的是彈簧打結難題,通過參考其他設備,網上咨詢學習,嘗試使用了五六種彈簧分離的方法,都沒能解決。“該想的方法都想了,整個團隊當時也很著急。”黃馳說,當時人工按一天組裝2000到2500支計算,一天一百多萬支的量需要400人組裝。一旦實現自動化,不僅能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也能大大節省人工費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網上有關分離器的介紹,結合自己的研發,黃馳重新設計了一套同樣原理的彈簧分離器,終于解決了彈簧打結的難題。而這臺機器的研發也整整花費了近兩年的時間。
而在設計研發的200多臺機器里,這僅僅是一個縮影。每一次研發,都是加班加點幾經嘗試,解決難題,不斷調試的過程。而為了提高自己的研發水平,黃馳也加強自身的學習,參加文具、紡織等自動化設備的展會,借鑒學習,提升技能。“現在一看到特別的筆,都會拿來研究一翻。”黃馳笑著說,這都成為一種職業病了,拿到筆就喜歡拆開來看看結構,如何組裝。在黃馳的帶領下,愛好筆業技術中心設備開發部近年來研發制造了各種型號的自動裝筆機、自動筆芯裝配機、墨水囊自動裝配機等自動化設備200多臺,讓企業的組裝人員減少1000多人,產值增長了1.5個億。而在公司的全力支持下,黃馳的研發路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