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滿意度達98%以上!全國“平安縣”是這樣煉成的
溫州網訊 2021年12月,洞頭區被授牌命名為2017~2021年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市、縣),這是洞頭第三次蟬聯全國平安綜治領域先進縣(市、區),并因此獲得全國平安建設領域最高榮譽“長安杯”。
近年來,洞頭堅持以平安中國建設示范海島樣板為目標,聚焦“共富花園”建設,積極創新海島社會治理新模式,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通過陸海聯動,創造性把“楓橋經驗”從陸地嫁接到海上,把洞頭整區作為一個平安大社區來打造,全面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社會和諧穩定、長治久安。

布下“天羅地網”,打造“海上楓橋”
探索平安建設的海島治理范本
聚焦“共富花園”建設,洞頭創造性地把“楓橋經驗”從陸地嫁接到海上,把洞頭整區作為一個平安大社區來打造。通過在“立體防控、矛盾糾紛調處、基層治理”上下功夫,不斷深化平安洞頭建設。18年來,洞頭實施“凝聚力”“筑平安”“順民心”“強治理”工程,實現海陸空立體防控全覆蓋,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達98%以上,智慧治理工作多次獲中央政法委調研肯定。
“一張網、兩區塊、三個圈”智能防控網絡密封圈是海島治理的一大亮點。近年來,洞頭以“布點、管線、控面”步驟,統一規劃實施,建成集信息采集、人車管控、治安防范、社會管理于一體的全時空社會面防控網,形成集南北閘門兩大出入口,五島公路、環島公路2條主干道,6大派出所防控區。
在海上,統籌深化作業漁船、養殖海區治安防控等,形成“海陸空一體”多維防控的“天羅地網”,打出讓犯罪分子不敢來、來了不敢作案的聲勢。在村居社區,打造“平安共同體”。立足最小平安單元,在部門單位建設警務共同體,在農村創建“三無村社”,在城市建成智慧安防小區,在企業推廣溢香平安共建站的成功做法,進一步以點帶面、爭創示范。

匯聚188支民間服務團隊,發動近萬名志愿者
打造共建平安的海霞服務品牌
社會治理人人參與,美好生活人人共享。在洞頭,社會志愿力量參與平安建設已經蔚然成風,成為洞頭陸海聯動社會治理模式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2013年以來,洞頭率全國之先整合了全區188支民間服務團隊和近萬名志愿者,組建“洞頭海霞市民服務團”。當地先后涌現出“海霞媽媽”“漁民紅老大”“漁家衛士”等品牌志愿團隊。搭建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大平臺,成立溢香警企共建站,打造全市規模最大的安防體驗區,成立海霞媽媽志愿服務隊總部,“海霞媽媽助力平安建設”做法在央視新聞頻道法制欄目播出。
通過引入第三方化解模式,聘請退休干部、老黨員、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調解人員772名,充實到全區各層級調委會,實現街道(鄉鎮)、村(居)全覆蓋。“海霞媽媽”“漁小二”“船老大”等調解隊伍,推行巡回法庭解紛、海漁事糾紛跨海區聯調等模式,制定完善信訪問題五色圖、清單指數,推行經費眾籌等信訪化解模式。近4年來,該區矛盾糾紛調處年均成功率達99%。
針對信訪難題,洞頭創新眾籌信訪化解模式。通過策略眾籌、力量眾籌、經費眾籌,合力推動信訪積案專案化解,探索由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信訪積案化解新模式。擁有專家組成員27人,幫扶小組12支100余人,成功化解信訪積案17件。
綜合治理群防群治方面,統籌推進陸海聯動群防群治,在陸上建立閘門堵截、街面巡邏、網格群防、全島監控等“四位一體”治安查控網絡,刑事發案低位運行,連續10年命案零發。在海上深化海區網格化治理,聘請漁民黨員、養殖大戶、近海作業人員等擔任海區網格員,完善捕撈漁船海上互救、糾紛調處、進出港協同等網格運行機制,實行“以海治海”。
善治方面,深化“蘭小草”慈善品牌建設,開展“接力蘭小草·構筑道德鏈”行動,營造人人參與公益的社會氛圍。

連續17年獲省級平安區(縣),三度獲評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
平安建設結出累累碩果
如今的洞頭,已經成為長治久安、和諧穩定的海上花園。憑借“長安杯”這個國字號“金名片”,洞頭成功躋身為全國“最平安的區縣”之一。在全省范圍內,洞頭平安三率長期位居前列,今年以來平安指數月排名全省前列,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洞頭獨創的陸海聯動社會治理模式得到了上級部門和相關領導的高度肯定,多項經驗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如智慧綜治、智慧法治先后獲中央政法委調研肯定;海上楓橋經驗做法在全國全省推廣;“漁小二”自助辦證系統成為全國漁船“一網通辦”改革試點,相關經驗做法在全省復制推廣;住宅小區現代化微治理綜合改革獲批省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試點。
社會治理先行示范的顯著成效,也為洞頭贏得了豐碩的成果,洞頭連續17年獲得省級平安區(縣),捧回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連續3年實現省級“無信訪積案區”,創成全國無邪教創建示范區、國家級信訪工作“三無區”、省級無欠薪區等10余個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