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庭院”風起 方寸院落里的大經濟
市區公園路“愛玲往事”酒吧。
溫州網訊 周末,約上三五好友,相聚在老城一處休閑庭院,泡上一杯暖香的咖啡,愜意地靠在露臺椅子上,靜享一份獨屬于自己的休閑時光……近年來,一批獨具特色的美麗庭院悄然興起,給久居城市的人們帶來舒適輕松的休閑空間,也進一步帶動區域經濟的繁榮。
令人期待的是,為推進古城文旅發展,鹿城區自今年起計劃每年定期征收一批庭院進行改造提升,打造以民宿、博物館等為主要業態的精品特色庭院。而近郊及郊縣各地,庭院經濟方興未艾,庭院里的“方寸地”正在孵化出大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體現特有的歷史人文
“方寸地”有望孵化出大經濟
溫州古城歷史悠久,深藏在巷弄里有很多以明清建筑為主的特色庭院,主要分布在五馬-墨池、朔門、慶年坊等歷史街區,歷史文化與人文底蘊深厚,散發著濃濃的“老溫州”味。
近日,鹿城區五馬街道通過前期入戶摸底調查,精準鎖定45個具有溫州特色歷史故事的特色庭院,綜合考慮建筑開發利用條件,擇優選擇征收改造紗帽河片區和墨池片區的10個庭院,將進一步統籌推進保護、修繕、改造和提升等工作。
據悉,今年五馬街道計劃完成5個以上庭院搬遷,涉及建筑面積6729平方米,改造戶數135戶。此外,松臺街道今年也計劃啟動庭院征收工作。
對此,溫州設計集團風景園林設計院副院長張梅林認為,溫州老城區的庭院有獨立庭院也有鄰里共享庭院。特別是對于鄰里共享的庭院,作為人們生活、交流的場所,承載了一代代人的文化和情感。歷史街區的有機更新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從街巷改造延伸到庭院,對于騰退的房屋和院落進行修繕,增加公共設施,不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條件,同時保留了城市記憶,讓院落煥發新的活力。
“古城庭院承載著老溫州人的記憶,更應注重歷史和文化的體現。而七都、茶山、楠溪江等周邊區域,則可將庭院打造與當地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相結合,體現其獨特的在地性。”長期從事文旅經營的市民金先生坦言,院落文化由來已久,像國內泉州、潮州、麗江等城市都做得很不錯,通過“美麗庭院+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旅游發展。
經營餐飲民宿為主
將休閑空間延伸到院落
在市區公園路東入口儒英坊內,一家以張愛玲為主題的非遺主題民宿——愛玲中山雅舍十分吸引眼球。民宿由三棟民國青磚建筑圍合而成,青磚灰瓦,水墨記憶。院內綠植盆景、木質桌椅等搭配出復古風的精致小空間,不斷蔓延的藤蔓爬上了屋頂,再加上非遺藝術的點綴,猶如時空穿越,滿滿的民國風。
與愛玲中山雅舍相鄰的還有愛玲往事和菩提吧酒吧,同樣將休閑空間延伸到了院落里,給人不一樣的消費體驗。在公園路的另一側,甌說造物工坊也是個極具格調的網紅打卡點。庭院內一排排皮紙燈籠似乎訴說著溫州的古法造紙文化,在這里,你可以體驗到活字印刷,手作皮紙心燈、甌窯等非遺手作項目,領略傳統技藝,學習非遺文化。
除公園路外,市中心紗帽河、珠冠巷、永寧巷、七楓巷、小壩坊、東甌智庫等地,以及位于主城區東面的七都島也都藏匿著不少庭院式的寶藏店鋪,深受年輕一族的喜愛。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這些店鋪大多以咖啡、糕點、私房菜、酒吧等餐飲類和民宿類為主打,也有部分經營服飾、手工DIY、綠植園藝等。
例如位于老城區珠冠巷81號的庭院,為一座老宅改造而成的中式四合院,奶白色的建筑在老樓眾多的巷子內顯得十分出挑。庭院一樓為設計師服裝店,二樓是帶露臺的咖啡店。而在生態宜人的七都島,這里的庭院面積相比老城內明顯會闊綽很多,院內不僅精心布置了園藝景觀以及秋千、休閑桌椅,還打造兒童游玩樂園、戶外露營區等,與周圍民居交相輝映,呈現一幅恬靜和諧的美麗鄉村生活畫卷。
永嘉楠溪江某民宿。 趙用 攝
除此之外,市區梧田、蒲州、茶山等城市近郊區域以及永嘉縣楠溪江沿岸等地也都有不少特色別致的庭院,不僅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一有空,就會和家人到七都找個庭院坐坐,休閑自在。孩子們在這可以玩沙、滑滑梯,樂趣十足,大人們也能聊聊家常欣賞田園風光。”從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張女士十分向往庭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