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人文、民俗、生態、國學”四張牌 永中文旅投擘畫龍灣文旅發展新藍圖
構建新發展格局,文化旅游行業是關鍵領域。過去一年,永中文旅投千方百 計抓項目、促投資,扎實推動龍灣區文旅產業發展。據悉,溫州市龍灣區永中文旅投資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組建,負責整合優化全區文旅資源及資產配置、承擔重點地區文旅項目開發建設和投融資工作、承擔相關景點的旅游開發經營管理等工作。公司重點圍繞永昌古鎮、寺前街歷史街區、鄭宅岙美麗田園綜合體等項目積極開展建設工作。未來,永中文旅投將深耕文旅融合,打好“人文、民俗、生態、國學”四張牌,擘畫龍灣文旅發展新藍圖。
打好“人文”牌 建設“古堡龍灣”
永昌堡始建于明嘉靖37年(公元1558年),是浙江唯一一處由民間自發興建的私家抗倭城堡,自2001年以來先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社科基地、省國防主義教育基地以及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文化作為龍灣歷史-現在-未來的紐帶,永中文旅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抗倭文化、商道文化、宗族文化、耕讀文化,勠力擦亮龍灣“山海古堡,未來之城”金名片。
未來五年,永中文旅投乘勢而上,將永昌堡打造成一個以人文旅游為主題,發展產業為目的、人文休閑度假體驗為目標的大型人文商旅綜合體項目——永昌古鎮。聚焦“堡內慢生活,堡外快節奏”,重點開發堡內文保古建筑、人文街區,重新構建古風古貌與現代化旅游設施相結合的建設,以及塘河西岸商業街區等,將永昌堡打造成為溫州人的精神原鄉、城市新名片以及非遺博物館。
打好“民俗”牌 建設“月光龍灣”
寺前街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因地處永強唐代名寺——乾元寺前而得名,迄今有800多年歷史。街區南北走向,起自南頭灣,迄至北頭橋,南北全長725米,寬4米有余!鞍延缽姷娜松讼苍谶@里集中體現,全新打造文化‘喜街’商業綜合體。”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純芳提出了寺前街打造喜街綜合體概念。據悉,該綜合體項目總投資約6億元,改造范圍4.8公頃,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
作為龍灣區首個歷史文化街區,永中文旅投計劃強化“人生八喜,寺前古街”主題,持續探索寺前街文旅特色產業更新模式。依托寺前街傳統水鄉和傳統濱水商貿街格局,恢復水埠頭、騎樓、院落,提升水街風貌,引進“溫州老味道,龍灣舊時光”等溫州傳統業態,蓄力打造“食、游、購、娛”等多形式、新業態的全域“月光經濟”消費市場,促進形成“月光龍灣”品牌,提升溫州“大建大美”新內涵。
打好“生態”牌 建設“美麗龍灣”
2021 年以來,在文旅融合發展大背景下,龍灣區圍繞大羅山鄭宅岙生態綠核,全面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升級,積極開展“美麗經濟、生態宜居、文化風貌、四治融合、幸福生活”的未來鄉村一體化建設。
永中文旅投以“鄭宅飛瀑,秀美鄭宅”為主題,開展鄭宅岙美麗田園綜合體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完成童玩森林、沿路景觀提升、道路白改黑等建設內容,同時與永電控股集團合作,采取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模式,投資額約5000萬元,建設龍灣區第一家精品民宿—美人瀑酒店。通過整合鄭宅村周邊的東籬下、美人瀑、天柱山景區等各類資源,互補協同形成集聚效應,永中文旅投整體打造集生態觀光、創意農業、藝術體驗、親子農樂、休閑度假及商務社交于一體的鄭宅美麗田園綜合體,進一步引領龍灣小而美的復合型鄉村業態建設。
打好“國學”牌 建設“書香龍灣”
和合文化是指漢族和合文化,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立文提出的名詞!昂汀笔侵袊軐W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和諧"的意思!昂汀北旧硪呀洶恕昂稀钡囊馑,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產生新事物。和合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外廣受歡迎,傳承“和合文化”對集聚智慧、促進穩定、構建和諧等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龍灣作為和合學理論創始人張立文先生的出生地,建立和合文化園有著深遠的意義。
目前,龍灣區“溫州和合文化”融合提升工程正在有序推進,和合文化園(和合書院)基礎設施建設初具雛形。待項目建成后,永中文旅投將進一步挖掘本土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謀劃和合文化公園運營管理,與教育集團、培訓機構等單位合作,結合場地特色,發揮文化優勢,將其打造成為獨具一格的國學發揚地,努力在未來3年內創成省級研學基地,5年內創成國家級研學基地,形成具有龍灣風范的“和合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