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慈善,中國慈善發展的地方樣本
2020年2月16日晚,全國首架防疫物資民間募捐貨運跨國包機抵溫。此次跨國包機運費由“9號跑道”公益項目發起人劉剛聯合溫州都市報陳忠慈善工作室等通過民間募捐方式籌集。資料圖
溫州網訊 溫州慈善公益發展態勢好。當我收集全國各地、世界各地溫州人行善的資料,當我翻閱洋洋大觀的《溫州慈善志》,當我回訪溫州耳聞目睹一個個動人的慈善義舉,我真切感受到家鄉溫州的“溫”良。
電視劇《覺醒年代》中有段辜鴻銘先生演講:“在我們中國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沒有的,難以言喻的東西,那就是‘溫良’。產生于我們人性的深處——心靈的激情或人類之愛的那種意義上的情感。”(原話見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一書)。
甌越大地自古民風淳樸,厚德崇善。歷史上和現代的溫州好人都以樂善好施詮釋這座大愛城市、誠信社會、道德高地。作為中國商品經濟的發祥地之一和中國民營經濟之都,作為孕育出敢于闖蕩世界的溫州人的神奇之地,溫州慈善公益蓬勃發展,并且有著突出的特點,因而具有特殊的意義。
溫州慈善之所以能獨具特色,與溫州的地理區位、經濟模式、文化內涵以及城市精神密不可分。溫州慈善具有如下突出特點:
善播民間
慈善是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道德實踐。善播民間,是“人人心懷慈善,人人參與慈善”理念的一個生動體現。
播,是“傳揚分布”(《辭源》)。善播民間,溫州民間廣泛傳揚善意,城鄉普遍播撒善種,群眾不斷力行善舉。
播,是“播植培育”(《辭源》)。善播民間,溫州政府著力建立全方位的慈善支持體系,推動慈善事業發展。一是營造崇善氛圍。強化正向引導,樹立崇善向善的良好風尚;開展全媒體有形宣傳,形成“慈善+媒體=正能量集聚”;設立慈善獎、慈善排名榜,獎掖慈善先進,挖掘慈善典型,樹立慈善榜樣;號召國家公職人員參加慈善,發揮帶頭作用;慈善文化研究,弘揚中華美德。二是實施為善政策。制訂、落實慈善稅收優惠政策、財政補助政策。三是創造從善環境。制定慈善發展綱要,實行慈善事業總體布局;建立慈善資源信息平臺,為慈善組織、個人提供綜合信息服務;開展社會協作,幫助慈善組織用好各種社會資源;協調各類慈善組織關系,著力形成慈善合力;有效實施慈善監管,促進慈善健康發展。四是提供行善支持。提供資金物資支持,解決民間慈善組織的實際困難;開展慈善專業培訓,進行業務指導;抓好孵化平臺建設,催生、培育更多民間慈善組織。
從《慈善法》的界定來看,現代慈善的本質是非官方的,而溫州慈善民間色彩更為濃郁。民間慈善活躍、興盛,這是一個亮眼的慈善景觀。
與“民營經濟之都”地位相稱,溫州民營企業發揮慈善公益的生力軍作用。青山控股、華峰集團、森馬集團、奧康集團、喬治白公司、報喜鳥公司……都是大手筆獻大愛心、大項目見大成效。
溫州民間慈善力量宏大,溫州市城市志愿者服務排名指數位列全國第二。慈善公益界非常看重的草根組織、草根慈善,在溫州更加突出,好一個“民間有慈心,民眾多善舉”——
“紅日亭”堅持50年做善事,“夏送伏茶冬施粥,人間大愛在溫州”;
“蘭小草”希望用33年時間,匿名捐獻“星語心愿”善款;
蒼南縣壹加壹應急救援中心,15年來數千名救援隊員參與災害救援3000多次,并孵化不同領域的公益組織20多家;
“高溫青年”,一幫各界“高能”“溫暖”的青年走到一起,抗擊新冠疫情,上半場組織境外抗疫物資助力國內多地,下半場通過出口抗疫物資馳援亞歐美非30多個國家;
溫州媒體的“雪君工作室”“陳忠慈善工作室”也帶有很大民間性質,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并設計開展各類慈善公益項目,涉足慈善公益廣闊領域;
……
這些都是溫州民間慈善的范例,是溫州慈善的品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30多年前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創設了“希望工程”,被公認為中國慈善公益領軍人物的徐永光說,這是溫州慈善文化的生動寫照。
作為僑鄉,溫州還有一個濃墨重彩的“民間慈善”,就是多年來溫州華僑回報家鄉。從濟困到扶貧,從助醫到辦學,從救災到抗疫……在各個時期都有動人義舉,留下美麗佳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部洋洋三十六萬言的《溫州海外移民與僑鄉慈善公益》,滿滿記錄了各個時期溫州華僑的善蹤。
善播民間,溫州有事跡、有典范、有故事、有歷史、有品牌。
善行天下
溫州人在財富積累后把慈善公益做到四面八方。生意做在哪里,慈善的果實就奉獻哪里,公益的種子就播撒哪里。可以說是——生意興隆“利”四海,財源茂盛“益”三江。外地紛紛有人稱譽“溫商”是“溫善”。
不止是溫商,溫州善行天下還有大批不是經商的在外溫州公益人,他們則是自開資金門路、自創“造血”功能,持續開展慈善公益,十分難能可貴。
“善行天下”成為在外溫州人的標簽,與“敢為人先”“抱團合作”的精神一道,構成了在外溫州人的主要特征。
在外溫州人踴躍參與當地慈善捐款;善于在各地開展富有成效的慈善項目。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各地登記的溫州商會基本都有企業、個人在當地捐贈記錄。2020年春節期間,面對突發疫情,268家全國地級市以上溫州商會和各地溫商積極響應,捐款捐物。
青山慈善基金會在全國20個省份開展慈善項目。新湖公益足跡遍布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
溫州醫生彭來恩、在外溫商嚴立淼等個人,浙江君蘭文旅有限公司、貴州鐵楓堂生態石斛有限公司等溫商企業,因參與東西部協作,有效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稱號。
世界各地溫州華僑華人有70多萬人,他們在居住國特別是遠去非洲貧困地區開展慈善;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許多溫州僑團打了上半場又打下半場,作出非凡的貢獻。上述陳忠慈善工作室、高溫青年,慈善公益都做到國外。
在外溫州人創下令人矚目的商業版圖和其他成功事業,善行天下已經成為全新注腳。他們為各地帶去溫州人的滿滿愛意、無私奉獻,也為溫州形象、溫州聲譽加分。
“善”于創新
溫州人,嗅覺靈敏,思維跳躍,不墨守成規,善開拓創新。如同溫州人在發展市場經濟善于超前、爭創第一一樣,溫州人做慈善公益,大膽爭先,敢于探索,勇于創新——
葉康松慈善基金會,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以捐資人姓名冠名的非公募基金會;
王振滔慈善基金會,是全國第一個以民營企業家命名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會;
杭州市溫商慈善基金會,是全國第一個由商會發起的慈善基金會;
溫州市慈善總會僑愛分會是全國第一個以海外僑胞為成員登記的地方慈善組織;
正泰公益基金,是浙江省首個以公益命名的非公募基金會;
鹿城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是全國第一個在市級民政局登記(民政部授權)的非公募基金會;
蒼南壹加壹應急救援中心,是全國第一家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社會應急機構,中國唯一具備水陸空救援隊伍的民間團隊;
由徐永光作為主要發起人的南都公益基金會,是最早的非公募的資助型基金會之一,發起建立的“中國好公益平臺”,是中國第一個將優質公益產品與社會需求有效對接的平臺;
新湖集團與深德公益的育團隊共同成立“新湖·育公益創投基金”,是中國第一個人民幣注冊登記的公益創投基金;
新湖期貨公司在全國最早創設實施“保險+期貨金融扶貧”項目,榮獲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20歲出頭的溫州姑娘章萊創辦的“公益頭條”,是全國唯一垂直領域的大型交互式公益IP;
鄭壹零、魏鈞推動成立的華夏公益服務中心,曾匯聚了國內4000多家社會組織;
溫少波于2008年,在杭州創辦的社會企業“攜職”,攜手大學生共創求職路,成為中國最早成功運作的社會企業之一;
溫州在全國率先建立義工數據庫,創新“互聯網+義工服務”平臺,實現義工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快速化;
……
創新是溫州人身上突出的文化基因。創新,也是慈善公益的不竭動力。創新能拓寬路子,創新能擴大戰果,創新能增強實效。創新有效推動慈善公益運行,帶來慈善公益的提質增效。
溫州在商品經濟發展早期,曾被不少人誤解為“追求錢財、唯利是圖”。如今,慈善公益健康發展,并形成鮮明特色。溫州慈善,除了慈善不言而喻的一般意義之外,無疑還有它的特殊意義。
詮釋
“義利并舉”的務實理念
溫州人的價值觀深受永嘉學派的影響。永嘉學派主張“經世致用,義利并舉”,重視事功,反對空談大義。“利,義之和。義,利之本。”
日本近代工商業的精神領袖澀澤榮一寫了一本書名叫《論語與算盤》的影響力很大的著作,受永嘉學派影響,也提出“義利合一”,主張倫理道德與經濟的統一。中央電視臺《大國崛起》節目說:“一手握《論語》,一手握算盤——日本崛起的秘訣。”
溫商擅長創業創富,擅長用商業成果回饋社會,詮釋了“義利并舉”的務實理念。溫州慈善以實際行動對“義利并舉,以義為先”作出新解——義,是慈善公益的理念基礎;利,是慈善公益的物質基礎。
有人說得好,在溫州人的血液中,有義利并舉的傳統基因;在溫州人的心底里,有新時代公民的社會責任;在溫州人的靈魂中,有為人仗義的道德原則。
凸顯
“為富好仁”的美好追求
長期以來,一直有人以訛傳訛,頑固地把“為富”與“不仁”言之鑿鑿地說是孟子講的。其實,《孟子·滕文公下》中的“為富不仁,為仁不富”是引用陽虎的話,這里的“富”是特指滕國國君“征收賦稅”。表達意思很明確,國君要實行仁政,征收賦稅要有限度。同一段話里,孟子恰恰是主張“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儒家始祖孔子更是提倡“富而好禮”。“富而好仁”與“富而好禮”一樣,在邏輯上是可通的。
《史記》贊譽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率先發展商品經濟的溫州,多年來慈善公益發展活躍,是“富好行其德”現代升級版,現實地凸顯了“富而好仁”的美好追求。
財富與慈善是一個辯證關系。有慈愛之心,則沒有財富也可做好事;有險惡之心,而又富裕則是“為富不仁”。當我們從事慈善之時,財富則成為慈善資源,“富”就是正能量,“富”提供了行善的更大便利、基礎、條件。
關注、研究溫州慈善,對于正確理解經濟發展與慈善事業的關系,對于深入探索先富幫后富,促進第三次分配、實現共同富裕都具有很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