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瓣”法解疑難 72歲老人重獲“心”生
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091病房里,72歲的史阿公精神煥發,笑容滿面,面對記者侃侃而談。可就在兩天前,史阿公因多年的胸悶、氣短癥狀加重,被家人用輪椅推著四處求醫,經診斷,是嚴重的心臟瓣膜疾病。
偶然間得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有適合他的手術團隊,于是馬上來到該院就診。“之前經過診斷,得知病情相當復雜,基礎條件差,我爸爸覺得自己沒有手術的希望了,在家里吃不好睡不好,躺下覺得自己氣喘不上來,這一個月,就瘦了20斤。”患者家屬史女士對記者說。

了解患者病情后,該院瓣膜中心吳連拼教授帶領團隊迅速組織多學科專家進行會診,經該院瓣膜介入團隊多方討論和評估后,根據病情及患者和家屬的意愿,決定采取不開胸的經股靜脈二尖瓣置換手術。
“這位老人因心臟瓣膜疾病造成心臟供血不足,引起全身靜脈淤滯,造成明顯的呼吸困難,全身乏力,是心臟驟停的高危人群。以前救治這類危重病人,要么需冒很大風險做開胸手術,要么采用藥物保守治療的方式,而我們現在使用的經導管二尖瓣鉗夾手術作為一種微創的瓣膜手術方式,為這名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溫醫大附二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張新民表示。
手術團隊通過模擬患者心臟三維結構,設計最佳導管入路,反復模擬手術操作過程,制定了完備的手術及管理方案。“我們通過穿刺右大腿股靜脈進入右心房,再從右心房穿刺到左心房,把二尖瓣的修復系統通過房間隔送至左心房,再通過精準的夾合技術,有效減少了患者的二尖瓣反流。這種手術目前屬于高精尖的手術。”溫醫大附二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張新民說。

術后即刻,患者癥狀明顯改善,二尖瓣反流顯著降低。伴隨患者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又一例經股靜脈二尖瓣鉗夾手術完成。“手術做完,醫生出來說了四個字,非常成功,得知兩天就可以出院了,我們家屬真的是無比歡喜,感覺醫生手到病除,原先以為沒希望,到現在輕松解決,有點像做夢一樣了。”患者家屬史女士對記者說。
據悉,自2019年以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瓣膜介入團隊在心臟瓣膜介入治療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率先在浙南閩北地區開展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2022年成功實施Mitraclip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經導管三尖瓣緣對緣修復術和肺動脈瓣置換術,該團隊已逐步成為省內領先、全國知名的瓣膜病介入中心。根據前期大量臨床成功病例,特別是一些高難度案例的研究,借助浙江省心臟瓣膜病精準診治國際聯合實驗室與課題組開展前期研發工作,團隊提出了溫州“瓣”法,通過術前的虛擬植入、3D打印模型、高低段預測,以及術中進行球囊擴張模型構建,可以提高術中病人的安全性及手術成功率。

“我們也和歐洲、美國那邊的心血管中心進行了學術交流,多個中心對我們溫州‘瓣’法的幾項技術非常認可,之后我們希望在前期的基礎上繼續做出越來越多的創新。”溫醫大附二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張新民表示。未來,該團隊將進一步深化與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加強科研與臨床的結合,積極探索新的治療手段和方案。
(來源:閱龍灣客戶端,記者:王鷺 麗行 林敏 通訊員 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