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圍感滿滿!水上“斗龍”迎端午
在溫州,賽龍舟也叫斗龍舟。在的海城街道,“斗龍”這一傳統習俗得以保留。

海城“斗龍”歷史悠久,各村都設有男、女龍舟隊各一支,“斗龍”現場擂鼓咚咚震天,河兩岸人山人海,熱鬧異常。海城的“斗龍”在端午之前,活動范圍基本在輪船河(嶼門村段),這段河道不寬不窄,周邊民居集中,一直都是“斗龍”的好地方。傳統的“斗龍”沒有標準賽道,“斗”至河道盡頭或某一明顯目標,便能分勝負。
海城的“斗龍”是當地最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每到端午佳節,“頭家”便會組織安排在古歷四月初擂鼓,開殿門,制造龍舟,選日子“上水”請香。“頭家”是一個地方傳統龍舟活動的總策劃、總負責人,一般由一方德高望重的熱心人擔任。據了解,在以前龍舟都會選擇夜里寅時“上水”,代表‘贏’,在海城未規劃入龍灣前,還有去瑞安塘下拜龍娘的習俗。這次的“斗龍”將一直持續到5月26日,共有18支傳統龍舟隊參加活動。

俗話說:“鼓是令,艄是命”,鼓手作為龍舟隊伍的靈魂人物,需要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出色的領導能力。“我是12歲開始跟著我爺爺還有鄰居家的叔叔學起來的,他們都是敲龍舟鼓的。”海城街道嶼門村的龍舟愛好者涂志達說,“海城龍舟的主要特色就是花鼓。”他在這次“斗龍”中也承擔起鼓手的角色,他的鼓點緊密而有力,與隊員劃船的節奏完美融合。“我爺爺輩、父輩都很喜歡龍舟,很熱愛,這是一個情懷。”涂志達說。
“斗龍”作為深受民眾喜愛的民間體育娛樂項目,也凝聚著溫州人的精氣神,深厚而獨特的龍舟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龍舟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團隊精神,拼搏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傳承。”涂志達說。
全媒體記者 麗行 志旭 編輯 吳夏 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