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龍灣】浙江日報 | 破局“千街一面”困境 溫州寺前街深入挖掘在地文化
正值周末,位于溫州市龍灣區的寺前老街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填滿了。去年10月,這條始建于明末的百年商埠以“中國禧街”的身份煥新歸來,如今已成為日均客流量近2萬的網紅街。

有“禧”街之稱的寺前街,“禧”字成了特有的裝飾元素。(龍灣文旅體集團供圖)
曾經,因基礎設施陳舊、功能配套不足等問題,浙江有的歷史文化街區人氣流失、逐漸沉寂,于是紛紛在保留街區傳統肌理和歷史建筑的基礎上,開啟改造提升計劃。老街改造并不難,難的是如何避免“千街一面”的困境。
在改造提升過程中,部分老街為了吸引流量,盲目復制油紙傘巷、文創市集等熱門元素,繼而導致同質化競爭,引發消費者審美疲勞。寺前街運營負責人吳秋榮表示,為了能夠突出自身特點,寺前街另辟蹊徑,將目光投向了當地獨有的“人生八禧”文化。
在龍灣的傳統文化中,人生有八個重要的喜慶時刻,分別是“慶生、入泮、弱冠、登仕、冠婚、置業、壽慶、善終”,統稱為“人生八禧”。就拿“冠婚”來說,它指的就是結婚。在古代,結婚時新娘會頭戴鳳冠,新郎則戴著簪花禮帽,用花轎接送新娘。如今,游客在寺前街的八禧館里,便能沉浸式體驗傳統習俗。
未來,街區還將迎來民政服務駐點,待駐點落地后,從采買龍鳳鐲、籌備六樣禮,到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再到在古戲臺、水上婚船等特色場所舉辦集體婚禮,將形成一條獨特的“禧文化”消費閉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吳秋榮表示,寺前街把抽象的地方志,轉化成了游客可參與的儀式、可品嘗的美食滋味、可穿戴的文化符號。這種對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或許能為老街提供一種可借鑒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