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龍灣】浙江日報 | 龍灣15家高能級科創平臺引育企業近500家 實驗室方案變生產線答案
日前,溫州金榜輕工機械有限公司車間里,一束束激光在制藥設備管道內壁“織”出耐腐蝕涂層——這項由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智能制造研究院研發的管道內壁激光熔覆技術,讓原本因腐蝕要報廢的設備壽命延長,為企業贏得更多市場訂單,預計年增產值超5000萬元。“科學家駐點攻關,讓‘實驗室方案’變成‘生產線答案’。”企業董事長助理吳義務感慨道。

國科溫州研究院供圖
眼下,溫州灣新區、龍灣區涌現出一片火熱的科技創新場景。“針對產業創新發展的實際需求,我們打造了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平臺方陣,實現平臺鏈與創新鏈、產業鏈的精準匹配。”溫州灣新區科技和人才局(龍灣區科技局)局長武明峰介紹,科學家走出實驗室,鏈接大車間,目前,全區15家高能級科創平臺已累計引育企業近500家,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實驗室“最強大腦”精準了解企業需求,是成果轉化的關鍵。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金榜輕工曾因設備腐蝕問題陷入“更換成本高、客戶流失快”的困境。得益于企業和科創平臺的精準對接,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長林禮區多次深入車間,與企業技術人員反復探討。通過激光熔覆特殊技術,成功在設備金屬表面形成耐磨耐腐蝕保護層。“我們的研究平臺就入駐在企業園區里,對接起來很方便。”林禮區說。

國科溫州研究院供圖
為了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省實驗室甌江實驗室建立“掛牌轉讓+成果賦權+作價入股”模式,提高科研轉化效果。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國科溫州研究院也通過“先投后股”“成果賦權”等機制,成功推動10分鐘就能對病毒、細菌、腫瘤靶標核酸分子進行高靈敏檢測的設備——多元病原體鑒定及藥敏測試高效快檢設備轉化落地,并獲融資1600萬元,加速“實驗室—臨床—市場”鏈條貫通。
對各種創新要素,政府也做好統籌。近日,溫州灣新區、龍灣區成立產業創新聯盟,建立“企業出題—院所答題—政府助題”協同機制,打通產學研深度融合“最后一公里”。同步成立的“科創共享平臺”,集成區域內高能級科創平臺核心資源,供企業一站式查詢。平臺特設需求征集與發布模塊,企業可實時發布生產研發中的技術難題、升級需求等,聯盟內專家可即時響應、組團攻關。

龍灣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科學家們走出實驗室對接大車間,推動更多科技成果邁向市場。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溫州研究院立足物聯網技術前沿,每年為三四十家企業提供精準技術服務,累計創造收入4200萬元,推動當地企業數字化轉型。以默颶電氣為例,研究院連續三年為其動力柜系列產品實施升級改造,并量身定制遠程運維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溫州研究院供圖
在高能級科創平臺帶動下,溫州灣新區、龍灣區科技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目前,引育的近500家企業累計產值(營收)超68億元、融資金額超10億元。該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775家,研發經費投入連續5年居溫州第一,連續3年奪得省“科技創新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