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龍灣新聞網 -> 正文
溫州這一堆“泥”,緣何引來全國400多位專家關注
城市煙火氣,一邊是熱辣滾燙的生產生活,一邊是每時每刻產生的廢物垃圾,這是城市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煩惱。既要發展,也要環保,兩者之間如何平衡?
4月9日-10日,浙江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交流會和全國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交流大會在溫州舉辦。全國、全省建筑行業專家、學者、從業者4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無廢城市”建設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的解決之道,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他們此行的重要一站,便是到海螺集團浙江星創環保公司,觀摩企業淤泥和渣土制無機生態石項目。這一堆堆稀松的淤泥為何引專家關注?透過這些淤泥我們可以看到什么?
“吃進”淤泥,“吐出”生態石材,在星創環保的生產車間,每天都在上演著變廢為寶的神奇“魔法”。
但讓不少人詫異的是,這些由建筑淤泥、河道疏浚泥、洗砂泥等城市建筑固廢,重新生產制作而成的無機生態石,觸感、硬度竟與天然石材別無二致。
“我們想告訴大家,即使是以建筑垃圾為原料,也能再生利用,做出環保的好產品。”現場,公司科研技術負責人邵璋向大家介紹產品,該生態石經國家建筑工程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檢測,其抗壓、抗折、耐腐蝕性、耐磨性等各項性能指標均符合《建筑裝飾用水磨石》標準要求,可替代天然石的功能。

觀摩企業淤泥和渣土制無機生態石項目。星創環保供圖
這套“淤泥制石”的創新技術,此前在全國尚無先例,已取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邵璋說,該技術主要攻克了泥與水的分離問題,改變了淤泥的親水性,使其固結為石頭,而這一研發靈感來自海螺集團另一產業板塊生物制藥的分離技術,將生物制藥的技術跨界應用到淤泥改性方面,星創環保是獨創也是首創。整個固化過程無需燒制,脫水壓制出的水還可循環用于生產,實現零排放、無污染的無廢生產。
然而對于在場的專業學者而言,對生態水磨石的關注并不只是因為生產端的環保低碳,其更大的意義在于為城市固廢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學解決方案。星創環保用五年的時間專注“一堆泥”,從淤泥制無機生態石起步,到創新盾構泥制回填材料和混合砂漿、污泥制生物質燃料技術,形成三大固廢轉化核心技術。通過因地制宜變廢為寶,預計每年可為溫州消納固廢達100萬噸,價格可比相對應產品下浮30%。
以無機生態石代替天然石材,廣泛應用于市政園林、道路建設、園藝裝飾、墻體材料等,在一定程度上還解決以往礦山開采石材破壞生態的痛點,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間架起轉化之橋。目前,星創環保帶著這套城市固廢資源化利用解決方案去往華東、華南、西南3大區、 21個省(直轄市)、74個城市進行產業布局,未來將繼續以浙江為基礎,加速在長三角、珠三角和川渝都市圈推廣變廢為寶的“溫州方案”。

活動中,大家前往參觀無機生態水磨石在家門口公園的應用場景。星創環保供圖
“以往的粗暴填埋、堆積等處置方式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星創環保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探索出了一條通過固廢資源化利用解決城市固廢和環保治理難題的的新途徑。”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徐洛屹認為,在國家高度重視循環經濟的當下,固廢的資源化利用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途徑,而企業則是推動固廢資源化利用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大家對于淤泥高度關注的背后,是尋求固廢圍城難題的有效解決途徑的積極態度。
我國是城市建設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國家,每年的固體廢棄物超百億噸。而與城市建設息息相關的城市建筑垃圾,每年產生量約35億噸。
與龐大數量垃圾形成對比的是,目前建筑垃圾消納能力短板突出,從而導致城市治理中大量建筑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煩惱。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成為污染環境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如何控制建筑垃圾資污染環境,將建筑垃圾轉化為資源,打通污染防治與資源利用的綠色動脈?現場一連串的提問引發了諸多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領軍企業的專家學者的思考。
在固廢資源化利用的賽道中,包括星創環保在內的不少企業針對在地城市建設所需,在分類、收運、分揀、利用等環節先行先試,探索出不少方式路徑。

400多位專家齊聚一堂探討固廢再生利用。星創環保供圖
比如,長期從事建筑垃圾和生物質清潔能源技術開發的浙江潤昇新能源公司,將拆除垃圾、裝修垃圾中分揀出來的廢木料,園林廢棄物等生物質固廢,通過自主研發的高溫熱解技術,產出工業蒸汽和高品質的生物炭,并與高校合作開發出炭基肥料、炭基土壤調理劑等產品,不斷拓寬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循環利用的衍生賽道。
寧波供銷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研發建筑垃圾、裝修垃圾、制磚“三合一”智能處理裝備,并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建成建筑裝修大件垃圾處置中心,已開發出各類環保磚、特種磚,應用于河堤海堤、市政管網、工程圍墻等領域。
浙江各地也綜合施策,出臺各類技術文件提升政策指引和技術規范支撐力度,強化產業培育,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規模化利用能力,來幫助企業規模化、產業化、多元化發展。
溫州已出臺《溫州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推廣應用實施方案》,編制《溫州市建筑渣土資源化利用導則(試行)》《溫州市固體廢棄物再生產品工程應用導則(試行)》《建筑渣土蒸壓磚應用技術導則》等文件,推進產品工程試點,完善應用標準體系和造價信息管理,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的推廣應用取得了技術“通行證”。
前期,溫州已將混凝土磚類、燒結制品類等多種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領域。近兩年來,星創環保在全國首創免燒固化“淤泥制無機生態石”等技術,進一步拓展了渣土泥漿變廢為寶、循環利用途徑。
如今,包括建筑垃圾在內的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產業,正在迅速發展,但從全國的應用場景來看,仍還有較大的推廣空間。
當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面臨建筑垃圾供給不足和綜合利用產品賣不出去的兩頭難問題。隨著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深入推進,資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穩定供給有了較大的保障。
“接下來需要在兩方面發力,一方面企業要加大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生產及應用場景研發,提高產品質量,打破“再生即次品”的成見;另一方面政府要暢通產品應用渠道,出臺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應用相關標準,健全產品工程應用機制。”杭州市城鄉建設設計院副總經理王英達認為,在產品質量和應用標準上把關,并拓寬應用場景,產品有市場,才能提高企業研發的積極性,推動行業升級,并促進循環經濟、“雙碳”目標實現。
“十四五”期間,國家緊密出臺多項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相關政策,從戰略規劃、設施建設、技術支持、產品推廣、市場培育、保障措施等多個維度進行系統部署,著力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發展。全國層面也已初步建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設施建設、產品及其應用的標準體系,相關標準共計約160項。

星創環保用固廢做成的生態水磨石產品。星創環保供圖
浙江立足地方發展特點探索發展新路徑,因地制宜地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建設,逐漸形成“全周期覆蓋、多維度協同、數字化賦能”的現代化治理格局,并提出到2025年底實現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的具體要求。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發展刻不容緩,目前很多縣級的政策仍有缺位。”在新修訂的《浙江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中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應用納入“綠色建筑”等評價體系,符合條件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應當列入新型墻體材料產品目錄,推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應用。王英達建議,縣級以上的地方政府作為城市建設主體,應積極出臺相應的產品應用政策與標準,同時凝聚各方共識,增強與發改、財政、住建、城管,生態等相關部門的協同合作,共同為企業再生產品的推廣和應用給予支持。
產業發展需要嘗試也需要積累沉淀。生態環境部固廢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治理技術室主任薛軍說,接下來將繼續探索固廢高質化利用的解決方案,遴選再生產品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促進固廢產業上中下游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推進固廢全產業鏈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