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醫大附一院公園路院區急診重啟滿月 日均接診200余人次

溫州網訊 今天,溫醫大附一院公園路院區急診重啟滿月。數據顯示,自7月6日上午8時,公園路院區急診重新開放后,接診量已超過7000人次,其中50歲以上患者占五成。
心梗、呼吸困難、消化道出血、多發性損傷、腦血管意外,“上榜”該月急診搶救室排名前五的疾病榜單。每一個疾病,都指向的是“急”和“危”。托起城區群眾特別是老年人的急危重癥救治,關閉十年再度重啟,附一醫公園路院區急診正加速建立生命救治“大通道”。
就近急診
為搶救爭取更多時間
一個月來,附一醫公園路急診接診的患者,有來自主城區的群眾,還有永嘉等周邊縣(市、區)患者。相比去附一醫新院急診,這部分人群的就醫路途時間大為縮短。這也為急救贏得了寶貴時間。
前幾日,一位家住市區橫河南社區的90歲高齡老人,因摔倒后無法動彈被家人送到了附一醫急診。接診醫師張楠在詳細詢問病史后,得知患者是突然出現腿無法動彈才導致摔倒,結合現場查體,符合中風表現,立即啟動卒中綠色通道,談話、檢驗、檢查、溶栓,一氣呵成,從病人到醫院至首劑溶栓,全程用時39分鐘。溶栓后,在轉入普通病房前,老人的腿就已經能夠活動。目前患者在醫院的康復科病房做進一步康復治療。
在急診,搶一分一秒,都是為了生命。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鄭高署在53分鐘里,成功為一名從永嘉轉運來的患者開通血管。“這是一名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當天上午8時23分到達醫院,8時31分開啟導管室,9時16分開通血管。”一個月里,5例像這樣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時間窗”內通過急診手術均成功開通了血管,挽救了生命。
新老院聯動
托底急危重癥救治
心臟瓣膜打不開又合并嚴重心衰患者怎么辦?日前,附一醫公園路急診接診一名心衰患者,心臟收縮能力極差,心臟的一個“閥門”主動脈瓣膜又打不開,導致嚴重的低血壓狀態,需要在ECMO輔助下進行經皮主動脈瓣置換手術。這樣高難度的手術,如何開展?
一場新老院間的聯動即刻開啟。在公園路老院區心血管內科進行初步的評估后,在醫師陪同下轉運至新院。另一邊,新院周浩主任的心臟瓣膜團隊正在等候,經過兩天系統的評估,藥物治療穩定病情,患者在體外膜肺氧合(ECMO)的保駕護航下,麻醉、心臟重癥、心外、超聲團隊等多學科聯合,順利完成有著極高難度的經皮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我們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考慮最合適的救治方案,新老院可以無縫對接,為急危重癥救治托底。”附一醫急診科副主任吳斌說。
友善醫院
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前日,一名患者給急診科陳佳雯護士送來錦旗致謝。原來,這名患者高墜后全身多受傷,以及頸椎骨折。由于家在外地,只身一人被送醫救治。在監護室時,患者半夜肚子餓,值班護士陳佳雯自掏腰包幫他叫了外賣,考慮到他行動不便,就喂他吃完了面。患者感覺很溫暖,記下了護士的名字,在好轉后定制了錦旗并手寫一封感謝信送來。
打造老年友善醫院,是附一醫公園路院區整體轉型的下一步計劃。急診從重啟、布局到流程服務,旨在為院區加快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一個月來,附一醫公園路急診接診的常見病包括腹痛、事故后檢查、腹瀉、頭暈、乏力。以急診外科為例,每日接診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外傷就有50多例。
記者了解到,根據前期運轉情況,溫醫大附一院公園路院區急診已著手采購多臺醫療設備,進一步優化急救流程,不斷暢通生命救援“大通道”。